黄眉灶莺(英文名:Northern Waterthrush,学名:Parkesia noveboracensis),是雀形目森莺科眉纹灶莺属的鸟类。以地面觅食为主。主要分布在北美的加拿大、美国北部和阿拉斯加,冬季则迁往中美洲、西印度群岛、佛罗里达,以及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其近亲为白眉灶莺。这种鸟在头部有明显的白色眉纹,背部呈均匀的棕色,腹部有深色条纹,喉咙部分有较轻的条纹。两性在外形上相似,但幼鸟的下体颜色更偏向于淡黄色。
外形特征:黄眉灶莺体长12至15厘米,翼展21至24厘米,体重介于13至25克之间。头部的冠羽呈棕色,有一条显著的白色眉纹。喙尖且暗色,喉部有轻微的褐色至黑色条纹,胸部和侧翼上的条纹更为明显。背部颜色均匀,呈棕色。雌雄鸟在外形上难以区分。幼鸟的下体颜色较成鸟更偏黄色。
鸣叫特征:其鸣唱为响亮、强调且清晰的唧唧声,通常音调下降并加速,可以是成对或三重音节,变化不大。叫声为响亮而坚硬的‘spwik’,带有强烈的K音。飞行叫声为高音且略微上升的‘zzip’。
生活习性:黄眉灶莺偏好湿地环境,包括沼泽、池塘、溪流附近的树林。它们在冬季会飞往热带地区的红树林中过冬。它们的觅食方式独特,通过地面行走而非跳跃,移动时会摇晃臀部。在繁殖季节,它们倾向于在浓密的灌木丛、密集的泥炭沼泽或水流缓慢水域周围的桤木洼地活动。
生长繁殖:黄眉灶莺的繁殖地通常位于靠近水源的湿林地带。它们会在树桩或树根间筑巢,巢由树叶、树皮碎片和细根构成,内部铺垫柔软材料。每窝产3至6枚蛋,蛋壳呈奶油色或浅黄色,带有棕色和灰色斑点。
区别辨识:与白眉灶莺相比,黄眉灶莺的体型稍大,嘴较小,眼线较窄且颜色更深,下体颜色更黄。此外,黄眉灶莺的腿色较为暗淡,不像白眉灶莺那样粉红。叫声和习性也是区分两者的线索。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覆盖了北美的加拿大、美国西北部和东北部,包括阿拉斯加。非繁殖区域包括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南美的北部地区,具体到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
其他:黄眉灶莺曾被记录在欧洲的罕见迷鸟,首次记录是在1955年的法国乌桑特岛,而在英国的首次记录则是在1958年圣阿格尼斯岛。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黄眉灶莺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黄眉灶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