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脸唐纳雀(英文名:Dusky-faced Tanager,学名:Mitrospingus cassinii),是雀形目乌脸唐纳雀科乌脸唐纳雀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雀形目鸟类,显著特征为淡色的眼睛,灰色背部搭配橄榄黄色头顶与腹部,以及黑色脸部。分布于中美洲的加勒比斜坡和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北部的山脚地带。在特定地区,如溪流边,较为常见。
外形特征:乌脸唐纳雀体长约18至18.5厘米,体重介于32至39克之间。头部的冠羽和颈背为芥末黄色,脸部覆盖着显著的黑色面罩。上体呈现铅灰色,而喉咙呈浅灰色,逐渐过渡到胸部和两胁的橄榄黄色,腹部则混合了灰橄榄黄色。幼鸟与成鸟相似,但头部黄色区域较少,下体略带土黄色调。
鸣叫特征:乌脸唐纳雀的叫声非常突出,常发出连串的急促‘chipping’声,有时持续重复,尤其是在黎明时的歌声表现为‘seety, seety, seety, seety, seety’。
生活习性:这种鸟类偏好低矮密集的灌木丛、树篱和次生林,常出现在森林边缘、林中空地、溪流旁和沼泽地带。它们通常以小型群落的形式活动,穿梭于植被下层,极少长时间停留不动。它们主要以果实为食,但也摄取昆虫和种子。
生长繁殖:乌脸唐纳雀的繁殖生态研究尚不充分,但在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和哥伦比亚,已知的繁殖记录集中在3月至5月。巢穴通常为吊挂在灌木上的杯状结构,每次产卵数量为两个,至少有三只成鸟参与照顾巢中的雏鸟。
区别辨识:乌脸唐纳雀与同属的绿背唐纳雀在外观上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地理隔离,两者不会相遇。尽管曾有人提议将两者视为同一物种,但它们的行为和鸣叫明显不同,乌脸唐纳雀的暗色面罩和淡色眼睛是识别的关键。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位于哥斯达黎加至厄瓜多尔一带,包括中美洲的加勒比斜坡和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北部的山脚地带。在哥斯达黎加,它们一般分布在海拔300米以下,最高可达600米;在巴拿马,上限高度为1,200米;在哥伦比亚,主要在800米以下,偶尔高达1,100米;在厄瓜多尔,可达到800米的海拔。
其他:乌脸唐纳雀的分类地位经过多次调整,最初被归入‘真’唐纳雀科,后因系统发育研究,现被置于独立的乌脸唐纳雀科(Mitrospingidae)。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乌脸唐纳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乌脸唐纳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