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黑靓唐纳雀

Blue-and-black Tanager Tangara vassorii

蓝黑靓唐纳雀(英文名:Blue-and-black Tanager,学名:Tangara vassorii),是雀形目裸鼻雀科唐加拉雀属的鸟类。蓝黑靓唐纳雀的保护状态为‘无危’。

外形特征:蓝黑靓唐纳雀平均体长13厘米,体重约18克,雄鸟整体呈闪耀的深钴蓝色,带有小黑色面罩,腹部也是深蓝色;翅膀和尾巴为黑色,边缘有深蓝色;肩部和翼条为深蓝色,大覆羽末端为黑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颜色略显暗淡。亚成鸟整体灰色,但翅膀、尾巴和眼周为黑色,类似成年个体。

鸣叫特征:其鸣叫声包括尖细的高音‘tsit’,稍低的‘swit’声,连续的‘swit-swit-swit’,以及有力的‘SWIT-it’声。其歌唱是一系列持续2到3秒的节奏感强的高音节,开始缓慢,随后加速成‘zieeu-zie-zie-zizizizee’颤音,每15秒重复一次。

生活习性:蓝黑靓唐纳雀通常成对或以3到6只的小群体参与大型混种群落,特别是在丰富的觅食地点。它们的栖息地主要在安第斯山脉的高山森林,包括常绿森林、矮林和次生林,偶尔也会出现在树线附近的植被中。它们的饮食包括各种水果,尤其是Miconia属植物的果实,以及各类节肢动物。蓝黑靓唐纳雀是活跃的觅食者,不断穿梭于树叶间。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2月持续至8月,它们会用苔藓和根须建造杯状的巢穴,巢外侧用Chusquea竹叶装饰,内部铺垫纤维和动物毛发。巢穴宽约8厘米,高约7厘米,内径宽6厘米,深3厘米,通常位于离地面3.8到5米高的小树上。每次产卵2枚,卵壳呈淡蓝色,带有肉桂色斑点,尺寸约为20毫米×14.1毫米,重约2.1到2.2克。幼鸟的乞食行为最早在1月份被观察到,而幼鸟离巢则在5月份。

区别辨识:蓝黑靓唐纳雀可能与花脸刺花鸟混淆,但后者有红色眼睛,翅膀和尾巴上的黑色更多,喙部较短且厚实,没有钩状。与金颈靓唐纳雀相比,蓝黑靓唐纳雀背部更黑,下部有黑色斑点,且缺乏金颈靓唐纳雀的肉桂色腹部。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蓝黑靓唐纳雀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北部和中部安第斯山脉,包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栖息地海拔在1,500至3,500米之间。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蓝黑靓唐纳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蓝黑靓唐纳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