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绿扁嘴霸鹟(英文名:Western Olivaceous Flatbill,学名:Rhynchocyclus aequinoctialis),是雀形目霸鹟科扁嘴霸鹟属的鸟类。中型的霸鹟,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从巴拿马东部到哥伦比亚北部,委内瑞拉东北部南部至亚马逊雨林西部,直至秘鲁东部和玻利维亚北部。其橄榄绿色的羽毛与苍白的黄色下腹部构成了主要的外部特征,最引人注目的是环绕大而深色眼睛的白色眼环。
外形特征:这种鸟拥有中等体型,长尾巴和圆头。整体呈暗淡的橄榄棕色,缺乏显著特征,除了隐约可见的苍白眼环和非常宽大的喙。头部和上身呈现深橄榄色,翅膀颜色较暗,翼盖和次级飞羽边缘呈黄绿色,形成两个模糊的翼纹,尾羽颜色较暗,边缘较浅。下喉部呈浅灰色或淡黄色,胸部为灰橄榄色,腹部至臀部及两胁为淡黄色,胸部和两胁带有橄榄色斑点或条纹。虹膜为褐色至黑色。喙宽而扁平,上喙为黑色,下喙为淡角质色、黄色、粉红色或淡白色。腿蓝色灰色。性别相似,幼鸟色泽较淡,腹面更黄,尾上覆羽更加橙橄榄色。
鸣叫特征:鸣唱为一系列通常5至10个哨音,起初平缓且沙哑,逐渐变为响亮纯净的哨音,加速并音调上升,赋予整体上升的质感。有时以结巴的连续声结束,可能在兴奋时或播放后发生。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和山麓森林的下层和中层,高度可达约1000米。常跟随混合物种群。主要食物为节肢动物,单独觅食或偶尔加入混合物种群,主要由蚁鸟和烤箱鸟组成。在树冠中层的细枝上发出声音。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2月至6月间,筑巢于地面2至7米处,构造为大型梨形结构,长度15厘米,侧面下方有向下延伸的入口。巢穴与黄羽缘霸鹟的形状和结构相似,但本物种会在巢壁中融入大型枯叶。一窝通常产2至3枚蛋,蛋壳白色带紫色斑点和线条。平均年存活率约为57%。
区别辨识:与绿扁嘴霸鹟的区别在于鸣唱和外观细节上的差异,如明亮的黄色飞行羽边缘和黄色或橙色更大的翼盖,以及腹部更多淡黄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大部分分布范围内从罕见到常见不等,但在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部分地区较为稀少,甚至在一些看似适宜的低地森林中缺失。在多个国家公园和其他保护区出现,如巴拿马的Darién国家公园、哥伦比亚的Tinigua国家公园和Río Claro保护区、委内瑞拉的Henri Pittier和Yacambú国家公园、秘鲁的Manu生物圈保护区和Tambopata-Candamo保留区、玻利维亚的Madidi国家公园和Pilón Lajas生物圈保护区。能够忍受转化的栖息地,短期内不太可能面临风险。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美洲的巴拿马东部,以及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西、秘鲁、玻利维亚等地,具体范围从哥伦比亚中南部至秘鲁东部和玻利维亚北部,沿安第斯山脉东侧至南至玻利维亚,再向东进入巴西中央地带,位于亚马逊河以南。
其他:西绿扁嘴霸鹟曾被视为绿扁嘴霸鹟的同种,但基于歌声的明显差异,现在被确认为独立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西绿扁嘴霸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西绿扁嘴霸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