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犀鹃(英文名:Greater Ani,学名:Crotophaga major),是鹃形目杜鹃科犀鹃属的鸟类。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从巴拿马东部至阿根廷北部,尤其偏爱靠近水源的森林边缘。这种大型鸟类拥有独特的黄色眼睛和翅膀与尾巴上的蓝、绿、紫色光泽,是最为显眼的犀鹃种类。
外形特征:大犀鹃长约48厘米,体重约170克,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白色的眼圈,粗大的刀片状喙,带有钩状尖端和盔突,这使它获得了犀鸟的昵称。背部羽毛为蓝黑色,尾巴长且宽,翅膀较短,羽毛蓬松,脚部为黑色。雌雄在外观上相似,但雌鸟平均体型略小于雄鸟。
鸣叫特征:大犀鹃的叫声包括呱呱声和类似火鸡的咯咯声,声音独特。
生活习性:大犀鹃主要栖息于红树林、沼泽地和河流附近的树林中,通常在低地热带雨林边缘,尤其沿河湖地带最为常见。它们以群居形式生活,成群结队觅食,主要食物来源为大型昆虫、蜘蛛、蜥蜴、青蛙等,偶尔也会食用果实和浆果。
生长繁殖:繁殖期间,大犀鹃会在树上构建深杯状的巢穴,巢穴通常离地面2-5米高,由两到五个成年对共同维护。雌鸟会在巢中产下深蓝色的卵,孵化期约为11-12天,雏鸟在出生五天后即可离开巢穴,但若选择留在巢中,将被持续喂养数周。
区别辨识:大犀鹃与其他犀鹃种类相比,最大的辨识点在于其更大的体型、独特的黄色眼睛以及翅膀和尾巴上的光泽。与大尾拟八哥相比,后者喙更细长,缺乏明显的喙缘,且尾巴形状不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大犀鹃广泛分布在南美洲的低地地区,自哥伦比亚至巴拉圭,延伸至中美洲仅限于巴拿马东部。
其他:大犀鹃具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巢穴由多个成年对共同建造和维护,体现了高度的社会合作。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大犀鹃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大犀鹃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