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鸮

Oriental Bay Owl Phodilus badius

栗鸮(英文名:Oriental Bay Owl,学名:Phodilus badius),是鸮形目仓鸮科栗鸮属的鸟类。与仓鸮相似但体型更小。其乌黑闪亮的大眼睛格外引人注目。白天平展坐姿,类似于蟆口鸱。主要分布于东南亚至婆罗洲和爪哇岛,中国南方也有分布。栗鸮较为羞怯的鸟类,生活习性和繁殖情况鲜为人知。

外形特征:栗鸮体长22.5至29厘米,翼展可达172至237毫米,尾长约168至239毫米,体重在255至308克之间。头部高度角化,上半身呈深栗色,下半身和腹部为奶油色至淡褐色,面部盘呈浅灰粉红色。雌雄外观相似,但雌鸟略大。幼鸟与成鸟类似,但颜色较浅,翅膀和尾巴上的条纹更为明显。

鸣叫特征:栗鸮的叫声多样,包括柔和的咕咕声、尖锐的尖叫以及高音哨声歌曲。歌曲通常由四到七个忧郁的哨音组成,持续2至8秒,音调逐渐升高。有时会发出短促的kleek-kleek-kleek声。

生活习性:栗鸮是留鸟,栖息于山地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次生林中。主要在夜间、黄昏和黎明前活动。它们单独或成对出现,有时形成2至3只的小群体。主要食物包括小型哺乳动物、鸟类、蜥蜴、青蛙和大型昆虫。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3月至7月。营巢于树洞或腐朽树桩内,距地面2至5米。巢内铺满食物残渣。每窝产卵3至5枚,卵为纯白色,椭圆形,由亲鸟轮流孵化。雏鸟出生后被绒毛覆盖,耳目紧闭。

区别辨识:仓鸮相比,栗鸮体型更小,上体颜色更深,且拥有独特的叫声。与其他猫头鹰物种区分,如西仓鸮,后者更大,翅膀更长,面部盘更圆且偏白。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新增,保护级别:Ⅱ级(2021.02.05)。

地理分布:分布于东南亚至婆罗洲和爪哇岛,中国南方也有记录。在印度尼西亚爪哇有模式产地。

其他:栗鸮的一个种群在20世纪似乎已在菲律宾的萨马尔岛灭绝。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栗鸮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栗鸮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