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蜂鸟(英文名:White-bellied Hummingbird,学名:Elliotomyia chionogaster),是雨燕目蜂鸟科 Elliotomyia 属的小型鸟类。分布于南美洲,从秘鲁北部至阿根廷西北部,其特征为绿色背部,白色腹部,下颚带粉色。该物种在中间和高海拔地带常见。
外形特征:白腹蜂鸟体型中等,体长9-12厘米,雄鸟体重4.9-6.7克,雌鸟体重4.5-6克。雄鸟具有中等长度的直喙,上颌黑色,下颌红褐色带暗色尖端;上体、胸部两侧及两翼边缘呈金绿至亮绿色;下体中央白色,下喉及两侧有金色绿斑点;尾羽底面白色,有时基部金绿;尾羽内侧有白色。雌鸟下喉及喉部轻奶油色,斑点更重。幼鸟喉咙的奶油色延伸到腹部,全身颜色更偏绿色。亚种hypoleuca下体奶油色更深,外侧尾羽白色部分仅覆盖内网的基部一半。
鸣叫特征:白腹蜂鸟的歌声通常由一系列三声吱吱声组成,如'tseet-chew-chip ... tseet-chew-chip ...',而亚种hypoleuca的歌声则是一系列单个高音的'pseek'音符,偶尔跟着低音更快的'tsi-tsi-tsi-tsi'。叫声包括高音的'seeek'和下降的颤音系列。
生活习性:白腹蜂鸟栖息于森林边缘和灌木丛生的开阔地带,偏好相对干燥的环境,如仙人掌、龙舌兰或桤木和桉树林。它主要以各种植物家族的花蜜为食,包括豆科、吴茱萸科、锦葵科、桑寄生科、紫葳科、木棉科、西番莲科和芭蕉科,饮食中还包括小昆虫。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1月持续到3月。白腹蜂鸟筑杯状巢,由植物绒毛和苔藓制成,外表覆盖着地衣,位于灌木或小树的较低枝条上,距离地面2-5米。巢的外部直径为48-50毫米,内部直径30-32毫米,高度40-50毫米,深度25-28毫米。每窝产2枚白色蛋,尺寸为13毫米×8.5毫米。孵化期为14-15天,由雌鸟承担,幼鸟离巢时间为19-22天。
区别辨识:白腹蜂鸟与绿尾蜂鸟相似,但可通过白色向下延伸至尾部下方更多,以及有时较淡的粉红色下颌来区分。白腹蜂鸟通常在更开阔的生境中发现。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CITES II;在当地常见。可能因生境破坏如燃烧或放牧而受到威胁,尤其是在玻利维亚东南部和阿根廷北部的相对干旱的开放至半开放植被区域。在阿根廷胡胡伊省的Calilegua国家公园中常见。
地理分布:白腹蜂鸟的分布范围从秘鲁北部至阿根廷西北部,包括玻利维亚和巴西马托格罗索州的部分地区。在秘鲁,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脉东坡的亚马逊和库斯科部门之间;在玻利维亚南部至阿根廷拉里奥哈省,向东进入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在海拔450至2000米间常见,偶尔可达2800米。
其他:白腹蜂鸟曾被归类在Leucippus、Elliotia和Amazilia等属,但在2014年基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为了创建单系群分类,被置于新属Elliotomyia。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腹蜂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腹蜂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