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尾彗星蜂鸟(英文名:Red-tailed Comet,学名:Sappho sparganurus),是雨燕目蜂鸟科红尾慧星蜂鸟属的鸟类。是南美洲特有的蜂鸟,分布于玻利维亚北部至阿根廷北部,以及阿根廷的孤立山脉。其雄鸟拥有闪耀的绿金色背部和引人注目的长红尾,而雌鸟亦有独特的红尾。该物种偏好干旱或开阔地带,常出现在树线以上,接近Cardon仙人掌和树烟草的开花区。
外形特征:雄鸟的背部为绿金色,逐渐过渡到一条闪耀的红色长尾,尾羽末端呈黑色宽带。雌鸟相似,但颜色较暗淡,尾部较短。幼鸟上身呈暗绿色,臀部略带铜色,尾羽外侧有白色延伸至内侧。成年雄鸟头部和上背为绿色,与红紫色的背和臀形成鲜明对比;尾羽上表面在特定角度下显现出草莓红或橙红色,每根尾羽尖端有黑色宽带。雌鸟上体绿色,仅臀部红紫色,下体淡黄色,微斑点绿色。
鸣叫特征:据描述,红尾彗星蜂鸟的鸣声包括短暂快速的混乱叽喳声,以及单调重复的、间隔超过一秒的‘tjrrrt’和较为刺耳的‘tsha’或‘zack’音符。
生活习性:栖息于安第斯山脉东坡的干旱灌木丛和山谷内的灌木丛,海拔高度主要在1500至4200米之间。它以花蜜为主食,偶尔捕食小型节肢动物,通过悬停和站立的方式采食花蜜,同时在飞行中捕捉昆虫。雄鸟会保卫花区作为觅食领地。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阿根廷为10月至12月,在玻利维亚可能包括4月至6月。雌鸟独自筑巢,孵化蛋并照顾幼鸟。巢通常位于岩石壁的凹处或树木中,由苔藓、地衣和动物毛发构成。每次产卵两枚,孵化期约19至20天,雏鸟在孵化后31至32天离巢。有记录显示,雌鸟在首次孵化的雏鸟离巢前就开始第二次筑巢。
区别辨识:红尾彗星蜂鸟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红紫色背部和上尾,以及雄鸟的长尾。这种特征在其他蜂鸟种类中极为罕见,使得识别相对容易。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从玻利维亚北部向南延伸至阿根廷北部,以及阿根廷的Córdoba孤立山脉。
其他:红尾彗星蜂鸟的本地名称在Quechua语言中为Q'ori Kenti,意为“金色的蜂鸟”。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红尾彗星蜂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红尾彗星蜂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