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齿鹑

Northern Bobwhite Colinus virginianus

山齿鹑(英文名:Northern Bobwhite,学名:Colinus virginianus),是鸡形目齿鹑科齿鹑属的鸟类。地栖鸟类,原生于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和古巴。在加勒比海、欧洲和亚洲的其他地区也有引进的种群。北美东部唯一的小型雉形目鸟类。因独特而响亮的‘bob-WHITE’口哨声而得名。尽管其性格隐秘,但因其在分布区内的普遍性和独特性,成为了北美东部最熟悉的齿鹑之一。自1966年至2014年,其种群数量在北美东部下降了大约85%,这主要是由于栖息地退化所致。

外形特征:山齿鹑体型适中,长度约为24至28厘米,翼展33至38厘米。体重随地理位置而变,墨西哥的个体重量在129至159克之间,而北部地区的平均体重为170至173克,雄鸟最大可达255克。雄鸟具有白色喉咙和眉纹,周围环绕着黑色边框;雌鸟的喉咙和眉纹为黄褐色,无黑色边缘。它们的羽毛以赤褐色为主,翅膀上有灰色斑点,腹部有白色鳞状条纹,尾巴呈灰色。雌鸟总体上较暗淡,且没有雄鸟的鲜明对比。幼鸟的羽毛与雌鸟相似,但颜色更为暗淡,标记不那么明显。

鸣叫特征:山齿鹑的叫声清晰,最著名的是雄鸟在春季和夏季发出的‘bob-WHITE’或‘bob-bob-WHITE’口哨声,音节缓慢,音调从低到高跨越一个八度。此外,还有轻柔的哨声和急促的警告口哨。

生活习性:山齿鹑全年栖息在农田、草地、开阔林地、路边和树林边缘。它们广泛分布在美国中东部、东南部和墨西哥东部,从大湖区和明尼苏达州南部向东至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南部,向西延伸至内布拉斯加州南部、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科罗拉多州前山丘陵地带海拔7,000英尺以下的地区,以及除最西部以外的整个德克萨斯州。山齿鹑主要以植物材料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包括种子、浆果、昆虫和其他小动物。

生长繁殖:山齿鹑在非繁殖季节通常形成由5至30个成员组成的群落。繁殖季节始于4月中旬,此时群体会解散,成对的鸟儿开始筑巢。雌鸟每天产一枚蛋,经过约23天的孵化期后,雏鸟出壳。鸟蛋呈白色,一端较尖。雄鸟和雌鸟都会参与孵化,但主要由雌鸟承担。若首次孵化失败,它们会尝试再次筑巢和孵化。雏鸟早熟,出生后24小时内就能离巢。繁殖季节持续至10月中旬,雌鸟能够在单个繁殖季内孵化三批蛋。

区别辨识:山齿鹑雄鸟头部有明显的黑白色斑纹,雌鸟则有黄褐色的喉咙和眉纹。与北美其他齿鹑相比,山齿鹑的特征较为独特,尤其是雄鸟的黑白面部图案。雌鸟在外观上差异较小,但在某些地区,如墨西哥南部的雄鸟可能呈现出更多的灰色,而胸膛则更加赤褐色。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山齿鹑分布于北美中东部、东南部和墨西哥东部,从美国的大湖区和明尼苏达州南部向东至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南部,向西延伸至内布拉斯加州南部、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科罗拉多州前山丘陵地带海拔7,000英尺以下的地区,以及除最西部以外的整个德克萨斯州。在佛罗里达州南端,已灭绝的Key West山齿鹑亚种曾在此生存。山齿鹑还出现在古巴,并被引入到多米尼加共和国、海地、巴哈马群岛、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美国维尔京群岛、波多黎各、法国、中国、葡萄牙和意大利。在加拿大,特别是在安大略省的沃尔波尔岛,仍有少量自持种群存在。

其他:山齿鹑里氏亚种( ridgwayi)被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一保护鸟类。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山齿鹑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山齿鹑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