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林戴胜(英文名:Violet Wood Hoopoe,学名:Phoeniculus damarensis),是犀鸟目林戴胜科林戴胜属的鸟类。体型较大、羽色深沉的林戴胜,体长34.5–38厘米,体重72–96克。通体呈暗铜紫色金属光泽,喉部蓝绿,翼具白色横斑,尾外侧羽端有白斑,长而下弯的喙和腿脚鲜红。分布于非洲西南部安哥拉西南部和纳米比亚中北部(指名亚种),以及埃塞俄比亚南部和肯尼亚中部、东南部(格兰特亚种)。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旱地金合欢灌丛、荆棘丛及河岸棕榈林,通常沿水道活动,群居,领域性较强,以昆虫为主食,兼食小型鸟卵。
外形特征:指名亚种通体具暗铜紫色金属光泽,头顶、面、颈背、上背及腰呈铜紫色,颏喉蓝绿;初级飞羽具白色横斑,外侧尾羽末端具白色斑点;喙长而下弯,鲜红,基部偶呈黑色;眼深褐;跗跖与趾鲜红。与同属的绿林戴胜和索马里林戴胜相比,本种虹彩以暗紫罗兰色为主,而非前者之绿色或后者之蓝紫。两性相似,雌鸟略小:翼长142–158毫米,尾长175–240毫米;雄鸟翼长148–164毫米,尾长245–255毫米。幼鸟羽色较暗,嘴短而黑,颏喉具暗黄褐色。格兰特亚种体型较小,雄鸟翼长140–156毫米,雌鸟137–142毫米;金属光泽更亮而少铜色,头顶、颈背、肩及翼更呈紫色,喉胸更蓝,羽缘铜紫;嘴基黑色范围不一,可能与年龄有关。
鸣叫特征:鸣声与绿林戴胜类似,以共鸣的咯咯声为“歌”,常伴以鞠躬展示;还有多种单音尖厉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0–1500米的旱地金合欢灌丛、荆棘丛,多见于水道及棕榈树附近。活动范围以沿水道的狭小核心领域(约12公顷)为中心,但觅食活动可在60–150公顷的无防卫家域内进行。以昆虫为主食,包括甲虫、蚱蜢、毛虫、蛹及甲虫幼虫,亦吞食小型鸟巢中整枚卵,如织布鸟科(例如斑额织巢鸟)之卵。善攀爬,可在树干裂缝及枝条下方觅食,在纳米比亚较绿林戴胜更常下地,觅食时间中逾2%在地面,白蚁大量出土时可长时间在地面活动,但整群同时下地觅食并不常见。群居,每群2–12只,平均4.3±1.6只,在纳米比亚可与绿林戴胜混群。
生长繁殖:指名亚种在安哥拉繁殖期为6–7月,在纳米比亚为12–2月;格兰特亚种在肯尼亚记录于8–9月及2–3月。交配制度尚不明确,但群居行为及纳米比亚最新观察支持合作繁殖。巢筑于活树或枯树洞中,旧巢可连续多年使用,纳米比亚个体亦利用人工巢箱。已知巢卵3–5枚,蛋亮蓝色,26×18毫米;仅雌鸟孵卵,群内所有成员喂雌;孵化期约21天;育雏主要由繁殖雌鸟承担,非繁殖成员亦偶尔直接喂雏。
区别辨识:与同属的绿林戴胜和索马里林戴胜相比,紫林戴胜整体虹彩呈暗紫罗兰色,而非绿色或蓝紫混合色。格兰特亚种较指名亚种体型小,金属光泽更亮,铜色减少,紫色增多,喉胸更蓝。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指名亚种分布于安哥拉西南部、纳米比亚西北及中部;格兰特亚种分布于埃塞俄比亚南部及肯尼亚中部、东南部。非繁殖区:无明显迁徙证据,可能留居原地。
其他:格氏林戴胜(granti 亚种)因地理隔离曾被建议提升为独立种,但当前研究认为尚不适宜;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纳米比亚估计种群仅1454–2242只,人工巢箱可作为保护手段。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紫林戴胜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紫林戴胜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