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喉皱盔犀鸟

Blyth's Hornbill Rhyticeros plicatus

蓝喉皱盔犀鸟(英文名:Blyth's Hornbill,学名:Rhyticeros plicatus),是犀鸟目犀鸟科花冠皱盔犀鸟属的鸟类。有时也包括拿岛皱盔犀鸟花冠皱盔犀鸟为其亚种。本种以英国博物学家爱德华·布莱斯命名。

外形特征:雄性蓝喉皱盔犀鸟长达91厘米,主要黑色羽毛,头部呈金色或橙色,喉部和尾部白色。眼睛周围裸露的皮肤为淡蓝色。雌鸟较小,全身黑色,仅喉部和尾部白色。两性均具有大而象牙色的喙和带有褶皱的冠状突起。年轻个体类似雄鸟,但喙较小,无冠状突起,面部皮肤浅蓝色,眼睛灰褐色。

鸣叫特征:飞行时,翅膀发出响亮而独特的呼啸声,类似于蒸汽机车释放蒸汽的声音。它还发出一系列远距离、粗犷的咕哝声和笑声般的叫声。

生活习性:生活在低地森林,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1,500米,广泛分布于摩鹿加群岛、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和所罗门群岛。以果实为主食,尤其是无花果,偶尔辅以昆虫和其他小型动物。

生长繁殖:在雨林的大树洞中筑巢,高度从18米至30米。雌鸟在孵化和育雏期间几乎完全封闭在巢穴中,仅留一小孔供雄鸟喂食。每窝产卵约2枚。

区别辨识:蓝喉皱盔犀鸟是其分布区域内唯一的犀鸟种类,雄鸟头部颜色和巨大的喙是识别特征。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尼摩鹿加群岛北部、中东部,新几内亚及其卫星岛屿,延伸至俾斯麦群岛东部和所罗门群岛。曾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托雷斯海峡的赛拜岛和博伊古岛有过罕见的报道。

其他:尽管在其广泛分布区内仍很普遍,但一些部落群体的狩猎压力导致蓝喉皱盔犀鸟在新几内亚某些地区的数量减少。然而,该物种已承受数万年的人类狩猎压力,只要保持足够的栖息地,狩猎可能不会构成显著威胁,除非人口增长伴随着狩猎压力的增加。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蓝喉皱盔犀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蓝喉皱盔犀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