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嘴拟啄木鸟

Toucan Barbet Semnornis ramphastinus

巨嘴拟啄木鸟(英文名:Toucan Barbet,学名:Semnornis ramphastinus),是䴕形目巨嘴拟䴕科巨嘴拟䴕属的鸟类。是新热带界特有的一种独特鸟类,属于巨嘴拟䴕科Semnornithidae。这种色彩斑斓的云雾林居民仅见于厄瓜多尔西北部和哥伦比亚西部,以其厚实的黄色喙尖带黑的喙和鲜艳的羽毛而闻名。

外形特征:巨嘴拟啄木鸟拥有约19至21厘米的体长,体重介于80至115克之间。其特征性的喙既粗壮又厚实,上颌黄色,下颌浅绿色,两端色深。头部黑色,带有灰色喉部和颈背,红胸和上腹部,下腹部黄绿色,翅膀和尾巴呈灰蓝色。雄鸟头顶有黑色羽冠,雌鸟略逊一筹,缺乏雄鸟的羽冠。幼鸟比成鸟暗淡,直到四个月大才发育出喙的钩状突起。

鸣叫特征:巨嘴拟啄木鸟的鸣叫极具辨识度,由繁殖对发出的响亮尖叫组成,声音传播远,通常以二重唱的形式在繁殖季节中鸣唱,用于领土展示。叫声频率随季节变化,年初较为频繁,之后逐渐减少。

生活习性:这种鸟类居住在海拔1400至2400米的湿润森林中,从厄瓜多尔西北部的安第斯山脉斜坡延伸到哥伦比亚西南部。它们偏好旧的月桂科树木,用于筑巢。巨嘴拟啄木鸟以水果为主食,偶尔也会吃昆虫、小爬行动物、花蜜、树液和花瓣。它们在白天12小时内于领地内觅食,通常形成3至6只的小群体,有时加入多种物种的混合群。

生长繁殖:巨嘴拟啄木鸟采用合作繁殖模式,有几只辅助鸟帮助主导繁殖对孵化和抚养幼鸟。繁殖季节从2月至10月,一对可能每年育有两个甚至三个窝。它们在枯死的树木中用强大的喙挖掘巢穴,孵化期为15天,雏鸟45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巨嘴拟啄木鸟与其他鸟类明显不同,尤其是其厚实的喙和独特的羽毛图案。与同属的厚嘴拟啄木鸟相比,后者体型相似,但喙较厚,羽毛几乎全为橄榄色,分布于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高地。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巨嘴拟啄木鸟的分布局限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西部至厄瓜多尔西部,具体而言是从哥伦比亚西部到厄瓜多尔西部的安第斯山脉斜坡。

其他:巨嘴拟啄木鸟面临的主要威胁是非法捕捉以供笼鸟贸易,以及栖息地丧失。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巨嘴拟啄木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巨嘴拟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