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嘴拟啄木鸟

Yellow-billed Barbet Trachyphonus purpuratus

黄嘴拟啄木鸟(英文名:Yellow-billed Barbet,学名:Trachyphonus purpuratus),是䴕形目非洲拟啄木鸟科非洲地拟䴕属的鸟类。广泛分布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包括安哥拉、贝宁、布隆迪等国。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明亮的黄色喙和深色头部、背部及尾巴,腹部呈鲜艳的黄色。在不同区域,喉部颜色会有所变化,从深蓝紫色到淡紫色不等。

外形特征:黄嘴拟啄木鸟体长23至24厘米,体重82至83克。外观鲜明,黑色、红色、黄色和白色交织,具有粉色带白色斑点的喉咙,深黄色的喙,黑色眼周皮肤,红色至橙红色的眼睛,下背至尾上覆羽泛白黄色,肩部有白色标记。雄鸟和雌鸟外观相似。与其他物种相比,它的头部红色较少,喉部更偏粉色,臀部更多黄色,腹部颜色更为清澈的淡黄色。

鸣叫特征:鸣叫声音低沉,由缓慢连续的“oop”或“op-oop”组成,有时可持续几分钟。叫声包括多种粗糙和柔和的音符,与同科其他物种类似。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和低山森林的下层,尤其偏好树倒空隙和高大森林与天然沼泽森林之间的生态过渡区。它能在耕作区生存,只要保留一些高大的树木,甚至可能在某些地区的农林丛生地带生存。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1300米。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加纳和利比里亚为10月至3月,9月至11月间歌唱频率达到峰值。筑巢通常由一对鸟儿进行,它们非常好斗,尤其是对其他拟啄木鸟和绣眼鸟。巢穴深度可达58厘米,直径约15厘米,位于枯枝或死枝中,入口直径约5.5厘米,离地面高度通常低于8米。每窝产2至4枚白色蛋,孵化和育雏期间未知,雏鸟喂食频率为每小时4至14次。

区别辨识:与先前认为同种的T. togoensis和黄嘴拟啄木鸟相比,黄嘴拟啄木鸟的头部红色较少,眼周皮肤为黑色(而黄嘴拟啄木鸟为黄色,T. togoensis为橄榄绿),喉部更多粉色斑点,臀部更多黄色,腹部颜色更清澈的淡黄色,无深色侧腹和腹部标记。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具体包括安哥拉、贝宁、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加蓬、加纳、几内亚、肯尼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卢旺达、塞拉利昂、南苏丹、多哥和乌干达。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黄嘴拟啄木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黄嘴拟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