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嘴啄木鸟(英文名:Pale-billed Woodpecker,学名:Campephilus guatemalensi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红头啄木鸟属的鸟类。是大型的热带森林啄木鸟,以红头和独特的大而重的象牙色或黄白色喙著称。分布于中美洲低地森林至山脚地带,亦可见于较低山地的松栎林。在墨西哥北部至巴拿马西部的低地森林中较为常见,但在重度砍伐地区罕见。与细纹黑啄木鸟地理分布重叠。
外形特征:成年雄鸟头部全红,具蓬松的冠羽,颈部和背部主要为黑色,两道白或淡黄白色条纹沿颈侧至肩部,向后收敛形成“V”字型。翅膀黑色,除最外侧初级飞羽上表面为暗褐色,下表面橄榄绿黄色。尾羽暗褐色,外侧尾羽下表面橄榄褐色。下胸至上腹部黑色,其余下体浅黄白色,带有细黑横纹。雌鸟与雄鸟相似,但前额和头顶中央为黑色。幼鸟面部两侧暗黑,微带红色条纹,腹部均匀淡黄色,缺乏成鸟的黑横纹。喙象牙黄,腿绿色灰。
鸣叫特征:发出响亮的双重敲击声,辨识度高。西墨西哥地区的鸣声可能更长,但仍节奏缓慢。
生活习性:栖息于热带森林内部和边缘,偏好低地热带常绿林,也会出现在干燥的热带森林和红树林。在洪都拉斯局部地区可见于高山常绿林和松栎林。高度从海平面到2000米。以独居或成对活动为主,偶尔分离几米。主要食物为大型木蛀虫幼虫,也吃白蚁和小果实。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随纬度变化,南部墨西哥为12月至6月,哥斯达黎加为8月至9月。巢穴由双亲共同挖掘于大树(通常是死树)中,高度3至12米。每窝产卵2枚,双亲共同孵化。孵化期和离巢时间未知。
区别辨识:与细纹黑啄木鸟相比,淡嘴啄木鸟头部更方正,雄鸟头部全红,雌鸟前额和头顶黑色,背上的白色条纹形成“V”字型。鸣声和敲击声也有显著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广泛分布,估计成熟个体至少5万只,但数量被认为正在减少。墨西哥官方将其列为受特殊保护物种。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美洲,从墨西哥北部至巴拿马西部,包括低地森林、干燥的热带森林、红树林、高山常绿林和松栎林。
其他:需要大树木作为觅食场所,但会因森林砍伐或重度采伐而消失。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淡嘴啄木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淡嘴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