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腹绿啄木鸟

Laced Woodpecker Picus vittatus

花腹绿啄木鸟(英文名:Laced Woodpecker,学名:Picus vittatu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绿啄木鸟属的鸟类。分布于东南亚,包括缅甸东部、中国南部(云南南部)、泰国、中南半岛至印尼苏门答腊东部、爪哇岛、巴厘岛及康厄安群岛。花腹绿啄木鸟长约30厘米,以绿色为主色调,拥有独特的黑色胡须纹和鲜艳的红色头冠(雄鸟)。该物种在东南亚各地的森林中可见。

外形特征:花腹绿啄木鸟体长约30-33厘米,体重94-132克。雄鸟具有醒目的红额头至红冠,而雌鸟则是暗黑色的冠部。其脸部灰色,背部茶绿色,翼部有明显的条纹,尤其在飞行时更为明显。喙长而略呈凿状,基部宽,尖端稍弯,上嘴黑褐色,下嘴淡黄色带暗色尖端。虹膜红棕色或红色,腿灰绿色。下颚至颈侧及上体黄绿色,臀部更显黄色;下体由淡黄色至橄榄色,腹部至尾下覆羽为绿白色,具橄榄绿色鳞状斑纹。幼鸟较成鸟颜色淡,喉部有时有细条纹。

鸣叫特征:花腹绿啄木鸟发出尖锐响亮的“kip”声,以及在冲突中更为尖厉的双音节叫声。还会有“keep”或“kee-ip”的叫声,以及在领地宣告时长串的‘kew’音符,类似的声音,但音调更低,节奏更快。

生活习性:栖息于落叶林、常绿林、次生林、竹林、种植园以及村郊花园。偏好较为开放的沿海森林和灌木丛,包括松林、红树林和椰子种植园。在与重叠的区域,主要限于红树林、干燥的落叶林和沿海灌木丛,偶尔出现在花园中。海拔高度从海平面到200米,在大巽他群岛可达1500米。以甲虫和苍蝇为食,单独或成对活动,喜欢在地面、倒下的树木、竹林和树上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2月至7月,巢穴在树干中挖掘,高度0.5至9米。每窝产3或4枚卵,具体繁殖细节尚不清楚。

区别辨识:斑胸绿啄木鸟区别在于后者两性均有模糊不清的胡须纹,与鳞喉绿啄木鸟的区别在于后者喉咙有明显的条纹,以及更加模糊的胡须纹。雌雄花腹绿啄木鸟通过头部颜色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当地常见,但在新加坡不常见,在爪哇罕见。在多个保护区中出现,例如泰国的Kaeng Krachan国家公园、马来西亚的Kuala Selangor保护区、越南的Nam Bai Cat Tien国家公园、新加坡的Sungei Buloh自然公园和爪哇的Aas Purwo国家公园。由于栖息地丧失,在苏门答腊已大幅减少。

地理分布:远东地区:从缅甸东部至中国南部,泰国和中南半岛至印尼苏门答腊东部,包括Lingga群岛、爪哇岛、巴厘岛和康厄安群岛。

其他:花腹绿啄木鸟为留鸟,营巢于树洞中。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花腹绿啄木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花腹绿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