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灰鹦鹉

Grey Parrot Psittacus erithacus

非洲灰鹦鹉(英文名:Grey Parrot,学名:Psittacus erithacus),是鹦形目鹦鹉科非洲灰鹦鹉属的鸟类。大型鹦鹉。其分布区域从肯尼亚到象牙海岸东部,横跨中西非。这种鹦鹉体型中等,主要呈灰色,嘴部黑色,尾羽鲜红,体重约为400克,长度约33厘米。非洲灰鹦鹉在西非加纳被首次正式描述,由卡尔·林奈命名,其属名源自拉丁文“parrot”,种小名源于古希腊语,意指能模仿人类声音的未知鸟类。目前,非洲灰鹦鹉西非灰鹦鹉被认为是两个独立物种。

外形特征:非洲灰鹦鹉身长28-39厘米,体重402-490克。全身羽毛为不同程度的灰色,头部和颈部的羽毛边缘略显淡灰色,腹部的羽毛边缘则带深色。主要飞羽呈现灰黑色,尾羽鲜艳的红色是其显著特征之一。鸟喙黑色,虹膜黄色。幼鸟尾羽尖端带有黑色,虹膜为浅灰色,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变为黄色。性别上并无明显差异,但雄鸟的羽毛颜色可能随年龄加深。

鸣叫特征:非洲灰鹦鹉发出多种响亮的叫声,包括哨声、钟鸣般的音符和尖叫。它们能够模仿其他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声音,甚至人类的言语,特别是在人工饲养环境下。

生活习性:非洲灰鹦鹉主要栖息于低地和中海拔森林,但也可见于河岸森林、次生林、红树林和种植园,尤其偏好油棕榈树和悬垂于大水道上的raphia棕榈树。它们以果实和种子为主食,包括油棕榈的油腻果肉,以及Ficus、Heisteria等多种植物的果实。非洲灰鹦鹉群居,常以小群体的形式活动,觅食范围广泛,可跨越大片区域。

生长繁殖:非洲灰鹦鹉的繁殖季节因地区而异,通常在11月至次年4月的西非干旱季节,筑巢于高树洞中,巢深0.6-2米,巢高10-30米。每窝产卵2-3枚,极少数可达4枚,卵呈白色,大小为37.5毫米×32毫米,重量约20.6克。孵化期21-30天,幼鸟在约80天后离开巢穴,之后至少30天仍受父母照料。

区别辨识:非洲灰鹦鹉西非灰鹦鹉非常相似,但两者的分布区域几乎没有重叠。非洲灰鹦鹉的尾羽色彩更加鲜艳,而西非灰鹦鹉的尾羽颜色较为暗淡,且上喙顶部为粉红色而非黑色。

保护现状:IUCN:EN(濒危)

地理分布:非洲灰鹦鹉分布在西非象牙海岸东南部至东非肯尼亚、坦桑尼亚和安哥拉,以及几内亚湾岛屿。

其他:非洲灰鹦鹉因其长寿和出色的模仿能力,在欧洲、美国和中东等地作为宠物备受青睐。然而,由于非法贸易和栖息地丧失,其全球数量正在急剧下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非洲灰鹦鹉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非洲灰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