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翅斑鹦哥(英文名:Yellow-chevroned Parakeet,学名:Brotogeris chiriri),是鹦形目鹦鹉科纯色鹦哥属的鸟类。是小型鹦鹉科物种,体长约25厘米,寿命可达二三十年。原生于南美洲亚马逊河以南的热带区域,分布于巴西中部到玻利维亚南部、巴拉圭及阿根廷北部。在北美的迈阿密、洛杉矶、旧金山等地已建立自给自足的野化群体,且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中心及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亦有引进群体。南美原生种群持续稳定。
外形特征:黄翅斑鹦哥体型小巧,全长约20-25厘米,整体呈亮绿色,带有黄绿色斑纹的羽毛,喙呈现蜡质感的红色。翅膀颜色较体羽深,闭合时上侧边缘可见一道金黄色的羽毛,飞行中尤为明显。雌雄幼鸟的羽毛特征相似,仅幼鸟的羽边略带绿色。
鸣叫特征:黄翅斑鹦哥在飞行中会发出连续不断的叫声,但在栖息或觅食时可能保持安静。
生活习性:黄翅斑鹦哥主要栖息于受干扰的森林和森林边缘地带,较少进入茂密的热带雨林。它们适应性强,能食用各种果实、种子、花蜜,尤其在干旱季节转向更多种子,偏好Erythrina dominguezii的种子。它们还会食用土壤,特别是含黏土的土壤,以及含有营养物质的白蚁巢穴。在城市环境中,也会光顾鸟食器。
生长繁殖:繁殖期间,黄翅斑鹦哥选择树洞或枯死棕榈叶中的隧道作为巢址,每窝产卵4至5枚。育雏后,鸟群形成较大的集体夜宿点直至下一繁殖季。野外繁殖通常发生在1月至3月间,幼鸟孵化期约26天。
区别辨识:黄翅斑鹦哥与淡黄翅鹦哥极为相似,但黄翅斑鹦哥的体羽更亮绿,翼尖黄色更为明显,喙色偏红,而白翅斑鹦鹉的喙色偏淡。两者在野外难以区分,但可通过叫声和栖息习性的差异辨认。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原生于南美洲东部、东南部,包括巴西中部、玻利维亚南部、巴拉圭和阿根廷北部。在北美的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以及巴西里约热内卢、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有人工引入的稳定群体。
其他:黄翅斑鹦哥在1977年至1990年间,由于作为宠物的需求,大量进口至美国,导致加州和佛罗里达州建立了野化群体。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黄翅斑鹦哥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黄翅斑鹦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