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红腹鹦哥(英文名:Pearly Parakeet,学名:Pyrrhura lepida),是鹦形目鹦鹉科小锥尾鹦鹉属的鸟类,亦被称为珍珠鹦鹉。以长尾、深色的冠羽、蓝绿色脸颊和腹部的珠状鳞片为显著特征。分布于巴西东北部南部,主要栖息在亚马逊河流域的湿润森林中。
外形特征:体长24至25厘米,体重约70至80克。头部暗棕色,耳羽淡褐色;脸颊呈蓝绿色,眼周裸露皮肤白色。上体绿色,胸侧带蓝晕,下体绿色,两侧泛蓝。翼部主为绿色,黑蓝色主飞羽,翼下覆羽红色。尾羽上表面红棕色,下表面深棕色。喙棕黑色,腿为石板黑色。幼鸟外观与成鸟相似。存在三种亚种,其中P. l. coerulescens头部较浅,喉部灰色,下胸蓝色更浓;P. l. anerythra胸部和腹部有红色调,翼部无红色。
鸣叫特征:叫声具磨擦质感,常快速连续发出‘krree krree krree’或‘krek krek krek’的声音,无论是在停歇或飞行中。群鸟飞行时会频繁同时发声,产生嘈杂、尖锐的鸣叫。但停歇时,鸟儿可能长时间保持沉默。
生活习性:栖息于湿润森林内部与边缘地带,有时出现在次生林和靠近森林的开阔地。已知其以果实为食,具体饮食细节尚待研究。行为上,其迁徙模式未被确定。
生长繁殖:关于绯红腹鹦哥的繁殖生物学信息目前未知。
区别辨识:与近缘种相比,绯红腹鹦哥的特征在于其独特的色彩组合和鳞片状的胸部图案。亚种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头部颜色、胸部色调和翼部特征上。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CITES: 附录II。全球数量估计约为6700只成熟个体。面临严重的栖息地丧失威胁,尤其是在亚马逊盆地,森林被清理用于牧场和大豆种植,加剧了物种的脆弱性。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美巴西东北部南部,主要在亚马逊河流域。具体包括帕拉州东北部、马拉尼昂州西北部,以及在马托格罗索州北部新发现的小群体。
其他:已知存在于数个保护区,如塞拉多斯卡拉萨斯保护区,但部分保护区受到非法砍伐的威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绯红腹鹦哥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绯红腹鹦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