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鹦哥(英文名:Austral Parakeet,学名:Enicognathus ferrugineus),是鹦形目鹦鹉科南鹦哥属的鸟类。在阿根廷、智利和可能的福克兰群岛均有分布。具有小而钝的喙,脸部有一小块红色斑点,腹部有大片红斑,是南美洲南部温带森林中的常见居民。
外形特征:南鹦哥体型介于28至36厘米之间,重约155克。其外表呈暗绿色,腹部和下部略显黄色,额头和脸部有暗红色斑块,翅膀主羽带有蓝绿色调,尾巴为暗红色。幼鸟的头部和腹部红色较成鸟更为暗淡。南方亚种(E. f. minor)比指名亚种为更小且颜色更深。
鸣叫特征:南鹦哥最常见的叫声是一种鼻音浓重的摩擦声,通常以长串重复的方式发出,如“grrreh-grrreh-grrreh...”。也会混入一种更高音、拉长的“kreeh”叫声。
生活习性:南鹦哥栖息于南部温带的诺托法格斯森林、橡树林和Drimys树林,偶尔出现在牧场和耕地上。它们主要以草籽、竹子、Araucaria araucana种子、橡果、叶芽、果实、浆果和球根为食。在阿根廷北部,观察到它们会进食昆虫幼虫。
生长繁殖:南鹦哥的繁殖季节包括12月。它们通常在树洞中筑巢,偏好大型死橡树中的洞穴。有时会在竹子中用枝条筑巢。一窝产卵4至8枚,孵化期在圈养条件下约为26天。
区别辨识:南鹦哥与稍大且色彩更鲜艳的细嘴鹦哥有所区别,可通过其较小的喙、脸部的小红斑和腹部的大红斑来识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南鹦哥分布在南美南锥体区域,包括智利南部从奥希金斯区到艾森区,以及阿根廷西南部从内乌肯省到圣克鲁斯西北部。其分布范围最南接近合恩角,北端可达海拔2000米。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南鹦哥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南鹦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