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莱纳鹦哥

Carolina Parakeet Conuropsis carolinensis

卡罗莱纳鹦哥(英文名:Carolina Parakeet,学名:Conuropsis carolinensis),是鹦形目鹦鹉科卡罗莱纳鹦哥属的鸟类。已灭绝的小型鹦鹉,曾广泛分布于美国中东部、东南部和大平原地带。以独特的绿色、黄色和橙色羽毛著称,是其分布区域内唯一的本土鹦鹉种类,也是美国境内三种原生鹦鹉之一。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称呼,如塞米诺尔人称之为‘puzzi la nee’或‘pot pot chee’,奇卡索族则称其为‘kelinky’。

外形特征:卡罗莱纳鹦哥长约32至34厘米,尾部长而尖,翼展约53至58厘米,能快速飞行。成鸟大部分羽毛呈鲜艳的绿至蓝绿色,喙呈淡粉色,头部黄色,额头、眼周和脸颊橙红色。每眼周围有一小块裸露的白色皮肤,翅膀弯曲处、大腿和肛周有辅助性的黄到橙色羽毛斑点,后者极难观察。幼鸟头部主要是绿色,具有橙红色的额头和眼周,缺乏明显的黄橙色翅膀和大腿斑点。雄鸟平均比雌鸟稍大。

生活习性:卡罗莱纳鹦哥栖息于成熟的梧桐为主的河岸低地和秃柏沼泽,偏好在旧森林河流沿岸和沼泽地带活动,尤其是在密西西比-密苏里流域。它们通常结成大型快速飞行的群体,以沙刺、牛蒡、蓟、松籽和秃柏球果等种子为主食,也食用多种植物的果实、花蕾和种子,偶尔捕食昆虫。

生长繁殖:关于卡罗莱纳鹦哥的繁殖细节知之甚少,但据信它们在树洞中筑巢,每次产2至5枚圆形白蛋。有报道指出,多个雌鸟可能在同一巢穴中产卵,类似僧帽鹦鹉的群居繁殖行为。

区别辨识:在历史时期,卡罗莱纳鹦哥在其分布范围内没有其他绿色、鸽子大小的本地物种与之混淆。然而,在最近时期,随着许多外来鹦鹉在南部各州城市和郊区地区形成野生种群,识别卡罗莱纳鹦哥变得更为复杂。此外,与鸽子的轮廓相似也可能导致误认。

保护现状:IUCN:EX(已灭绝)

地理分布:卡罗莱纳鹦哥曾经广泛分布于美国中东部和东南部,包括从纽约南部和威斯康星州南部到肯塔基州、田纳西州和墨西哥湾,从大西洋海岸到科罗拉多州东部。其最北端的分布位于第43纬度,最南端位于第26纬度,东西界线分别为第73经度和第106经度,涵盖至少28个州的部分或全部区域。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卡罗莱纳鹦哥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卡罗莱纳鹦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