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舌尔黑鹦鹉

Seychelles Black Parrot Coracopsis barklyi

塞舌尔黑鹦鹉(英文名:Seychelles Black Parrot,学名:Coracopsis barklyi),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马岛鹦鹉属的鸟类。为中型、长尾的暗灰色鹦鹉,是塞舌尔群岛特有种,分布于Praslin岛和Curieuse岛。历史上的分类将其视为小瓦萨鹦鹉的亚种,但形态、生态和行为差异明显,遗传学研究指出其具有独立演化历史,可能与Coracopsis属其他物种亲缘关系最远。塞舌尔的国鸟。

外形特征:体长约35至40厘米,体重132至153克。头部及上体深灰褐色,上尾覆羽略浅,具微弱的淡色羽轴纹;下体颜色较浅,喉部有短的黄褐色条纹,胸腹有模糊的淡色横斑。上尾羽灰褐,下尾羽淡灰。喙黑色偏灰,繁殖季节变浅;眼周裸皮灰,眼深棕,蜡膜黄,腿脚灰黑或蓝灰。两性相似。幼鸟更浅,下尾覆羽淡,喙周围泛黄,面部、喉部及上胸呈芥末色。

鸣叫特征:非常活跃的鸣叫,无论栖息还是飞行,日间甚至月夜都有叫声。叫声高亢,通常单音节,偶尔三音节且在繁殖季更为悦耳。常见叫声为中至高音的'kee-ker-kee-ker'或'keer-kerker',持续1至2秒,或更高音的'ki-kwishh',单个柔和的'tuweer'或'keer',以及尖锐高音的'kreeer kreer kreeer'递增式鸣叫。

生活习性:栖息于原生山林,包括Lodoicea maldivica等本土棕榈树,河谷高树和混有外来阔叶树的森林,如Paraserianthes falcatarius等。亦见于海岸沙滩,光顾农田和酒店花园。日常往返于高地栖息地和低地农业区觅食。Praslin和Curieuse岛间定期移动。

生长繁殖:繁殖季始于9月至10月,产卵期10月至翌年1月(主要11月至12月),雏鸟至少照顾至3月。一夫一妻制,每次仅产一窝。在树洞筑巢,如Lodoicea maldivica树干内,离地面2.5至9米,巢洞深1.2至3.6米,直径23至26厘米。每窝产1至3枚白色卵,孵化由雌鸟单独完成,约需14至18天,雏鸟白绒羽,离巢期36至61天,体重峰值约180克,离巢前降至135至153克。每窝通常仅2枚卵孵化,即使3枚孵化,第三只雏鸟常死亡。

区别辨识:唯一在塞舌尔发现的灰或棕色鹦鹉,与科摩罗黑鹦鹉极其相似,但叫声、体型、尾羽形状、翼初级飞羽边缘颜色、下腹和臀部颜色、栖息地选择及筑巢要求有所不同。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成熟个体估计340至600只。2010至2011年Praslin岛上点计数调查密度0.14至0.24只/公顷,总人口估计520至900只。受法律保护自1966年起,面临疾病威胁、外来物种竞争、火灾导致的栖息地破坏,以及潜在的人为捕杀、农药、蝙蝠网捕和近亲繁殖问题。

地理分布:分布于塞舌尔群岛中的Praslin岛和Curieuse岛,历史上曾在Aride和Marianne岛出现过。

其他:历史上数量曾低至约30至50只(1960年代晚期),近年来有所恢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塞舌尔黑鹦鹉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塞舌尔黑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