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澳玫瑰鹦鹉(英文名:Eastern Rosella,学名:Platycercus eximius),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玫瑰鹦鹉属的鸟类。色彩斑斓的长尾鹦鹉,以其明亮的红色头部和胸部、白色脸颊、蓝色和黄色的羽毛著称。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包括塔斯马尼亚岛,且在新西兰有引入种群。该物种在开阔的森林、灌木丛、公园和花园中常见。
外形特征:东澳玫瑰鹦鹉体长约30厘米,体重介于90至120克之间。雄鸟头部、胸部为鲜红色,脸颊为白色,胸部下方为黄色渐变至腹部的黄绿色。雌鸟的红羽部分颜色较暗淡,背部边缘为深绿色,翅膀内侧可见白色条纹。幼鸟外观与雌鸟相似,但体色更深,头部后方和颈部为绿色,翅膀内侧的白色条纹更为显著,成熟需要18个月。
鸣叫特征:飞行时发出响亮而强调的‘keet!’或‘chee-cheet!’叫声,重复成一系列。静止时,会发出悦耳的叽叽喳喳声和一系列连续的纯净哨音,如快速的‘beebeebeebeep!’或下降的‘pee-pee-pee-pee-peu-peu’。
生活习性:东澳玫瑰鹦鹉栖息于多种环境,包括稀树草原、灌木丛、开阔森林、河流旁的植被、农田、花园和公园,最高可达1250米。它们广泛食用各类植物种子、果实、花蜜、昆虫及其幼虫,有时会在农田和果园觅食,造成一定损失。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一般在8月至2月,偶尔延至4月至5月。在树洞中筑巢,通常选择桉树,偶尔也在篱笆、电线杆、兔子洞或白蚁巢筑巢。每窝产卵4至9枚,孵化期19天,雏鸟在巢内约35天。
区别辨识:与淡头玫瑰鹦鹉在分布重叠区域可能产生混种,混种个体头部有红色,胸部有更多蓝色,整体颜色较为淡薄。雌鸟比雄鸟色彩暗淡,幼鸟与雌鸟类似,但体色更深。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CITES: Appendix II(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
地理分布:自然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包括塔斯马尼亚岛。在新西兰北岛和南岛的Dunedin周围山区有引入种群。
其他:东澳玫瑰鹦鹉的三个亚种被确认。在新西兰,从笼中逃逸的鸟建立了野生种群,特别是在Auckland、Northland、远北区、West Waikato等地。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东澳玫瑰鹦鹉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东澳玫瑰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