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鹦鹉

Little Lorikeet Parvipsitta pusilla

姬鹦鹉(英文名:Little Lorikeet,学名:Parvipsitta pusilla),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Parvipsitta的鸟类。面部从额头到下巴均为红色。体长15厘米,体重34-53克,全身绿色,腹部偏黄,黑喙。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包括昆士兰、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和南澳东南部。

外形特征:姬鹦鹉体长约15厘米,体重介于34-53克。其上体与下体主要为绿色,腹部颜色更偏向黄色;头部前部、眼周至下巴区域为醒目的红色;耳羽盖上有淡绿色条纹;颈部和肩部带有一抹轻青铜色;尾巴基部红色,逐渐过渡至带有灰色尖端的黄色。幼鸟的红色脸部较暗淡。

鸣叫特征:最常见的是发出高音的‘tslit!’声,音调显著高于同属的红耳绿鹦鹉。停歇时,其鸣唱曲目稍微丰富,涵盖更宽频率范围,通常表现为连续的颤音。

生活习性:姬鹦鹉主要栖息在森林地带,尤其是开花或结有果实的植被附近,如桉树、桃金娘科和龙舌兰科植物。它们具有游牧习性,根据食物的可获得性在不同的桉树林间迁徙。飞行速度快,发出短促的金属质感叫声。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5月开始,持续至翌年1月。筑巢于树洞或树枝空洞中,通常选择靠近水源的活桉树,高度在7-12米之间。每窝产卵3-5枚,孵化期约22天,雏鸟养育期约为6周。

区别辨识:姬鹦鹉的红色面部是其显著特征,与之相比,其他种类的鹦鹉可能没有如此鲜艳的红色。此外,其高音鸣叫也是辨识的重要依据。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姬鹦鹉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从约克角半岛东南部至昆士兰东北部,延伸至维多利亚州西部,偶尔出现在南澳大利亚的极东南部,以及塔斯马尼亚岛,但在塔斯马尼亚较为罕见。

其他:姬鹦鹉在1877年首次被引入欧洲,但在澳大利亚以外的地方极为罕见,即使在其本土,圈养条件下也很少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姬鹦鹉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姬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