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额褐鹦鹉(英文名:Brown Lory,学名:Chalcopsitta duivenbodei),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铜色鹦鹉属的鸟类。体型较大,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北部和其周边岛屿,以低地森林和半开放地带为栖息地。
外形特征:整体呈深褐色,具有中等长度的圆尾,尾巴下方、肩部、大腿和面部带有黄色条纹。飞行时,可见其翅膀下部前段的鲜黄色,形成鲜明对比。喙部黑色,与类似物种烟色鹦鹉的红色喙部形成区别。
鸣叫特征:发出响亮尖锐的啸叫声‘krreeee!’,以及鼻音‘kehh!’,还包括高音短促的尖叫、金属般的断续音符、低沉的沙哑声和电鼻音或嗡嗡的平调。
生活习性:通常成对出现,偏好在低海拔的亚热带或热带湿润低地森林中活动,最高可达150米。其飞行特点显著,活动范围广泛。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4月,据观察,在圈养条件下,每窝产两枚蛋,孵化期约为24天,幼鸟的抚育期接近11周。
区别辨识:与烟色鹦鹉相比,黄额褐鹦鹉头部更大,喙部为黑色而非红色,缺乏黄色颈环和红色下体部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但其种群数量被认为正在减少,总估计个体数约50,000只。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新几内亚北部及其卫星岛屿,局部地区如Vanimo南部的Puwani河区域较为常见。
其他:在新几内亚东北部的种群有时被归为独立的亚种C. d. syringanuchalis,基于羽毛差异;Sepik河地区的鸟群也曾被提议为另一亚种C. d. intermedia,但普遍被纳入指名亚种种或视情况归入syringanuchalis。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黄额褐鹦鹉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黄额褐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