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脸牡丹鹦鹉

Red-headed Lovebird Agapornis pullarius

红脸牡丹鹦鹉(英文名:Red-headed Lovebird,学名:Agapornis pullarius),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牡丹鹦鹉属的鸟类。又称: 爱情鸟,原生于非洲热带雨林区域,以其鲜艳的绿色羽毛和独特的红脸著称。体长约15厘米,体重介于29至50克。

外形特征:红脸牡丹鹦鹉体长13至15厘米,重29至50克。全身大部分覆盖亮丽的绿色羽毛,雄鸟面部、额头及喉部呈现橙红色,雌鸟的面部颜色较为柔和,偏向橙色。雄鸟尾羽基部红色,中央黑色,末端绿色;雌鸟翅膀下覆羽为绿色。幼鸟面部黄色,区别于成鸟。成年雄鸟喙部红色,雌鸟喙色较淡。

鸣叫特征:其最常见鸣叫为清脆的双音节‘ti-lee’声,当停栖时发出一系列轻快的啾啾声和啾啾鸣叫,有时还会发出更为尖锐的‘scree-teet’叫声。

生活习性:红脸牡丹鹦鹉栖息于茂密的草原、次生林区、开放森林地带,高度可达1500米。它们通常成小群活动,喜欢在地面寻找高草籽粒,也会食用番石榴和无花果等果实。警觉性高,难以近距离观察。

生长繁殖:红脸牡丹鹦鹉在非洲不同地区的繁殖季节各异,如尼日利亚的10月,塞拉利昂的9月,乌干达和刚果东部的4月至8月和10月。它们倾向于在白蚁巢中筑巢,巢室由雌鸟挖掘,长度可达30厘米。每窝产卵3至7枚,白色,孵化期约22天,幼鸟离巢期约为42天。

区别辨识:雄鸟的头部色彩更为鲜明,雌鸟的头部色彩较暗淡,且翅膀下覆羽为绿色,而非黑色。幼鸟面部黄色,易于识别。

保护现状:IUCN状态未知,具体保护等级需查证。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非洲西部和中部的热带雨林区域。具体国家和地区包括但不限于尼日利亚、塞拉利昂、乌干达和刚果东部。

其他:红脸牡丹鹦鹉在野外筑巢于白蚁巢中,而在人工饲养环境下,繁殖成功率较低,需要特定的条件如加热至约27°C的巢穴。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红脸牡丹鹦鹉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红脸牡丹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