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顶针尾雀(英文名:Rufous-capped Spinetail,学名:Synallaxis ruficapilla),是雀形目灶鸟科针尾雀属的鸟类。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东南部至巴拉圭东部和阿根廷东北部,栖息于热带湿润森林的下层植被中,常伴随混合物种群落活动。其最显著的特征为亮橙色的顶冠,黄色眉纹与深色脸颊形成鲜明对比。
外形特征:体长13至17厘米,体重12至16克。具有宽大的淡黄色眉纹,与深棕色的脸颊和耳羽形成强烈对比;顶冠和颈背呈明亮的橙红色,前额略浅,与红褐色背部和上尾覆羽形成鲜明对比;翅膀主要为栗棕色;尾巴呈渐尖状,由8枚尾羽组成,末端约1厘米处略显碎裂,颜色为栗色;下巴有一小块肉色斑点,其余部分和喉咙为灰白色,带有不明显的灰色条纹;上胸为灰色,向下逐渐变为较淡的黄褐色至腹部,腹部中心最浅;虹膜呈红棕色;上喙黑色,下喙灰色带暗尖;腿和脚绿色至灰色。雌雄相似,幼鸟的顶冠较暗淡,喉部斑点定义模糊,下体颜色为赭色或棕色。
鸣叫特征:其鸣唱为快速鼻音的“di-di-di-réét”,“di”音节数量可变,常在伴侣间重复播放,持续时间长。另有低沉颤音叫声“tshrrr”。
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地和热带低地的常绿森林,以及次生林中,偏好竹林密集地带。主要以昆虫为食,通常成对出现,有时加入混合物种群落觅食。觅食活动主要在林下层,偶尔至地面或中层,猎物可能从叶片和小枝上捕获。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南半球的春夏季。推测为一夫一妻制。巢穴由大量树枝构成,重可达4.2公斤,入口斜向下方,位于1至2.5米高的浓密植被中。每窝产卵2至3枚。
区别辨识:与非常相似的巴西针尾雀相比,下体颜色更偏棕色,少灰色调。可通过顶冠、翅膀色彩以及下体色调进行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巴西东南部(从戈亚斯州南部到圣埃斯皮里图州南部直至南里奥格兰德州北部)、巴拉圭东部(卡宁德尤省、阿尔托帕拉纳省、伊塔普阿省)和阿根廷东北部(米西奥内斯省、科连特斯省)。
其他:在Itatiaia和Serra dos Órgãos国家公园、Serra do Mar州立公园以及Augusto Ruschi生物保护区(巴西)和Iguazú国家公园、Urugua-í省级公园(阿根廷)等地有分布。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棕顶针尾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棕顶针尾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