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色蚁鵙(英文名:Fulvous Antshrike,学名:Frederickena fulva),是雀形目蚁鸟科腓特烈蚁鵙属的鸟类。大型暗色蚁鸟,分布于南美洲西部亚马逊盆地的低地和山脚雨林中,包括哥伦比亚中南部、厄瓜多尔东部和秘鲁东北部。其显著的特征是雄鸟全身黑色带细小白纹,雌鸟为富丽的肉桂色,布满黑色波状条纹。
外形特征:体长22至25厘米,重约75至85克。雄鸟全黑,具不规则细白条纹,除喉部外遍布全身。雌鸟呈丰富肉桂色,带有波状黑条纹,额头和冠羽更深的肉桂红褐色,尾部和上覆羽黑色,饰以细灰条纹。两性皆有冠羽,虹膜棕色至橙黄色,喙厚重黑色,末端有钩,腿和足黑色或深灰色。
鸣叫特征:鸣唱为一系列稳定重复的哨音,'uué, uué, uué...'。常发出的叫声是一长串鼻音下降的嘶声,描述为churr, charrr, chakeeer, 或mEw'urrr。还有下降的尖叫,如peeeeeeh或peeeeeeyargh,以及响亮的重复chee-chee-chee-chee-chee。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常绿森林,偏好密集的藤蔓植被,尤其在倒木形成的开阔地带和水道旁。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加入混合物种觅食群。主要以大型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为食,通过跳跃于枝间觅食。
生长繁殖:已知筑巢于低地森林的小树苗之间,高度约1.6米,巢由根须编织,内衬细纤维。一对雌雄共同孵化两个蛋,孵化期未知。雌鸟夜间独自孵化,双亲共同喂养雏鸟。
区别辨识:与波纹蚁鵙相似,但可通过地理分布和鸣声区分。比Fasciated和Barred Antshrikes更大更暗,雄鸟白纹更细,雌鸟下体棕色,有波浪状黑纹。
保护现状:IUCN:NE(未予评估)。尽管普遍认为在某些地区罕见,但依赖于成熟森林的茶色蚁鵙可能受到栖息地破碎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分布:分布在哥伦比亚中南部、厄瓜多尔东部、秘鲁东北部,北至亚马逊河和马拉尼翁河。
其他:其分类地位尚存争议,部分分类系统将其视为独立物种,而BirdLife International则将其视为波纹蚁鵙的一个亚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茶色蚁鵙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茶色蚁鵙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