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窜鸟

Chucao Tapaculo Scelorchilus rubecula

智利窜鸟(英文名:Chucao Tapaculo,学名:Scelorchilus rubecula),是雀形目窜鸟科白喉窜鸟属的鸟类。分布于智利和阿根廷的温带湿润森林,常见于Chusquea竹丛中。拥有独特的亮锈色眉毛、喉咙和胸部,是其显著的外部特征。

外形特征:成鸟背部呈暗褐色,眉纹和上眼线为锈色,下眼线至耳羽处为暗褐色,眼下有白色斑点;翅膀、臀部和尾巴为深棕色;喉咙和上胸为锈色,其余腹部为暗灰色带有白色条纹,两胁和腹下为红褐色到橄榄褐色。虹膜为深棕色,喙为黑色,基部灰白色,跗跖为棕色至黑色。幼鸟未详细描述。Mocha岛亚种比指名亚种大。

鸣叫特征:叫声响亮,由6-7个音符组成的1秒爆发式歌曲,首尾音低沉,中间音节响亮高亢,每段歌曲间隔4-12秒。另有单个鼻音“er”,频率为1kHz,每2秒重复一次。

生活习性:栖息于Nothofagus主导的湿润森林、森林边缘和次生林地带的Chusquea竹丛。主要在地面活动,偶尔在低枝上唱歌。食谱广泛,包括多种节肢动物和种子,曾发现其胃内容物中有蜈蚣、等足类动物甚至蜗牛。单独或成对觅食,通常在浓密的遮蔽下活动,偶尔进入半开放区域。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智利为9月至10月,在阿根廷为11月。巢为开放式杯状,由柔软的草、根须和马毛构成,置于3米长、10厘米直径的地道末端的洞穴中,地道由鸟挖掘在土坡或倒木根下。巢中通常产2-3枚蛋,尺寸约为28.3×23毫米,双亲共同育雏。在Chiloé岛的研究中,筑巢成功率高达64%。

区别辨识:与较大的、体形更圆润的栗喉隐窜鸟相比,智利窜鸟的羽毛特征更为独特,尤其是亮锈色的眼眉、喉咙和胸部。Mocha岛亚种比指名亚种体型更大。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从海平面至海拔1500米的区域,包括Chiloé岛和Mocha岛。

其他:在Chiloé岛上,智利窜鸟的密度估计在每5公顷3.1至6.15只之间。随着栖息地碎片化程度的增加,数量明显减少,幼鸟可能因此更容易遭受捕食。其部分栖息地受到保护,例如在智利的Nahuelbuta、Puyehué和Vicente Pérez Rosales国家公园。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智利窜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智利窜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