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刺嘴莺

Western Thornbill Acanthiza inornata

西刺嘴莺(英文名:Western Thornbill,学名:Acanthiza inornata),是雀形目细嘴莺科刺嘴莺属的鸟类。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南部的桉树林和灌木丛中。其主要特征为灰色至灰褐色的上体,淡色腹部,具有独特的淡色眼睛和温暖的棕色前额。该鸟种常见于西澳大利亚的森林地带。

外形特征:西刺嘴莺体型小,长度约8至10.5厘米,体重约7克。整体呈均匀的灰褐色,尾部颜色一致,腹部颜色较浅。头部有细微的奶油色鳞状斑纹,耳羽有细小的奶油色条纹和斑点。上体橄榄棕色,尾羽基部和覆尾羽略带暖色调。翼羽边缘白色,形成明显的白色翼斑。虹膜奶油色,喙黑色或暗褐色,有时下喙基部较浅。腿黑色或深棕灰色。雌雄相似,幼鸟背部颜色更偏棕色,鳞状斑纹不明显。

鸣叫特征:其叫声被描述为‘pitta-pitta-pitta’,类似细嘴莺科其他物种的声音,但音调更为恒定。也发出快速清脆的‘twee twee twee twee twee’声,以及‘twitchee twitchee twitchee’的旋律声,偶尔夹杂颤音。据报道,它能模仿西方鹦鹉、灰扇尾鹟和灰鸦鹃的声音,但这种模仿行为较为罕见。

生活习性:西刺嘴莺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甲虫、蝽象、黄蜂、蚂蚁和鳞翅目幼虫,偶尔也摄取花蜜。它们通常成对出现,偶尔单独或以3至5只的小家庭群活动,有时会聚集到20只的大群体中。它们会加入混合物种的群体,与金冠细嘴莺、顶冠细嘴莺和灰扇尾鹟共同活动。它们在低矮的灌木和树木中觅食,甚至可达树冠层,也经常在地面觅食,冬季时地面觅食可能更加频繁。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一般在8月至2月,偶尔从7月中旬开始。以一对繁殖,有时由三至四只个体共同照料一个巢。巢呈椭圆形,顶部有侧入口,由干草、树枝、植物茎、根须、树皮碎片、植物绒毛、干叶或花朵等材料构成,用蜘蛛网粘合,内部铺有羽毛、毛发或植物绒毛。巢高0.6至13米,平均高度4.7米,位于树或大灌木上,包括桉树、马里树、金合欢、班克斯亚树和草树。每次产卵3枚,间隔两天,蛋壳白色至粉白色,带有深色斑点。雌鸟负责孵化,孵化期为18至21天。雏鸟由双亲喂养,离巢期为17至19天。巢穴可能被霍斯菲尔德铜绿鹃和闪光铜绿鹃寄生。

区别辨识:西刺嘴莺与其他细嘴莺科成员的区别在于其单调的色彩、没有明显的臀部斑块以及淡色的眼睛。幼鸟与成鸟相比,背部颜色更深,鳞状斑纹不明显。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西刺嘴莺主要分布于西澳大利亚南部,北至希尔河和穆拉地区,东至斯特林山脉。栖息于温多伍德林地、加里树和玛丽树森林,以及洪水桉树森林、河岸植被、灌木丛和混合林地。从沿海平原延伸至低丘陵。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西刺嘴莺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西刺嘴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