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白颈鸦(英文名:White-necked Crow,学名:Corvus leucognaphalus),是雀形目鸦科鸦属的最大物种之一。特征为全身黑色,但在特定光照下会显现蓝紫色光泽。尽管名字中有‘白颈’,实际上只有在繁殖季节才能隐约看到颈部基部的白色羽毛。这种鸟曾广泛分布于波多黎各,但现已因森林砍伐和过度猎杀在当地绝迹,目前仅存于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希斯帕尼奥拉岛。
外形特征:美洲白颈鸦是一种体型健壮的鸟类,身长可达42至46厘米(17至18英寸),整体外观呈黑色,带蓝紫色光泽。它的脖子通常看起来全黑,白色羽毛基部很少在野外可见。拥有长而深的黑色喙,鼻羽未能完全遮盖鼻孔,眼后有一片暗灰色裸露皮肤,下颌基部也有同样颜色的裸露条纹。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其鲜红色的眼睛和黑色的腿脚。飞行时经常高飞过森林树冠,翱翔于热气流中。
鸣叫特征:美洲白颈鸦的鸣声非常独特,与大多数鸦类不同,更像鹦鹉的叫声,由一系列流畅的冒泡声、尖叫声和咕哝声组成,混合着甜美和刺耳的音符,甚至有些声音类似普通渡鸦。
生活习性:它栖息于低地和山地森林,也能适应被农业利用的退化地区。饮食上以大量水果为主,但也摄入一定量的无脊椎动物,特别是在喂养幼鸟时。已知其会捕食小型脊椎动物,包括本土蟾蜍和雏鸟,也会取食鸟蛋。
生长繁殖:筑巢行为通常是单独进行,巢建于高大的树木之上,但关于其繁殖的其他细节记录不多。
区别辨识:与同域分布的棕榈鸦相比,美洲白颈鸦具有更长、更尖的喙,且眼睛为红色,而棕榈鸦的眼睛颜色较暗,体型略小。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希斯帕尼奥拉岛,历史上曾存在于波多黎各。
其他:由于森林破坏和狩猎,美洲白颈鸦的数量在过去几个世纪里急剧下降,特别是在波多黎各,最后一次记录是在1963年,之后被认为在当地灭绝。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美洲白颈鸦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美洲白颈鸦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