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蓝凤头鹟

White-tailed Blue Flycatcher Elminia albicauda

白尾蓝凤头鹟(英文名:White-tailed Blue Flycatcher,学名:Elminia albicauda),是雀形目仙莺科凤头鹟属的鸟类。小型、优雅,主要分布于非洲的安哥拉西部、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部至乌干达南部、坦桑尼亚和马拉维等地。其显著特征为蓝色背部、浅灰色下部,以及白色外侧尾羽。

外形特征:成年雄鸟几乎全身蓝色,头顶有模糊的白色条纹,胸部淡灰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色彩略显暗淡。幼鸟像雌鸟,但脸颊呈石板灰色,翅膀覆羽泛蓝,飞羽、三级飞羽和尾巴尖端白色。体型小,长约14厘米,体重约6至9克,拥有钝圆的冠羽和长长的渐变尾羽。

鸣叫特征:鸣唱为一段短促、悦耳但略显杂乱的颤音系列,以‘tip-tip’音符开头和结尾。接触音为低沉、尖锐的‘tip-tip’或‘chit-chit’声,也有口哨般的‘teereet’或‘chiri’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和亚山地常绿森林、河岸林木,常见于溪谷、高地溪流旁、森林道路边缘、灌木丛中的树木和稀树草原,海拔可达2500米。以小昆虫为主食,如蚂蚁、白蚁、甲虫、苍蝇、蛾和蜘蛛。通常成对或小群活动,加入混合物种觅食群。在开阔的树冠中间层觅食,追逐昆虫时快速翻飞。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乌干达为1月和8月至9月,在马拉维为10月至12月,在赞比亚为9月和11月,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为10月至12月,在安哥拉为8月至12月。巢由苔藓、植物纤维、木纤维和羽毛制成的小杯状结构,高至9米,位于细枝分叉处。每窝产2枚蛋,颜色为光泽的白色或黄褐色,表面云雾状橄榄色或密集的灰绿色或棕色斑点。

区别辨识:与非常相似的蓝凤头鹟相比,上部颜色较暗或呈灰蓝色,下部更白,胸部灰色较少,且冠羽较小,尾巴稍短。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西部安哥拉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部至乌干达南部、坦桑尼亚、马拉维,以及东非的肯尼亚、卢旺达、布隆迪和莫桑比克。在乌干达和北安哥拉较为常见,出现在多个保护区,如马拉维的Dzalanyama森林保护区。

其他: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受到威胁,但在一些地区可能数量不多。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尾蓝凤头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尾蓝凤头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