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喉山雀

Red-throated Tit Melaniparus fringillinus

红喉山雀(英文名:Red-throated Tit,学名:Melaniparus fringillinus),是雀形目山雀科黑山雀属的小型鸟类。其显著特征为红褐色的面部、颈圈和胸部,以及灰色的顶冠和背部。分布于非洲的肯尼亚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的干燥金合欢灌木丛地带。

外形特征:体长约11.5至12厘米,体型介于小到中等大小。雄鸟的前额至眼上方狭窄区域、面颊、颈背、颈侧和下颏至胸部呈明亮的红褐色(有时带淡黄色调),顶冠至颈背深灰至黑色,上体为中至深灰色。尾巴黑色,所有尾羽尖端有窄白边,最外两根尾羽外缘白色。上翼覆羽暗灰至黑色,中覆羽宽白尖,大覆羽边缘和尖端白色,飞羽灰黑色,三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宽白边,一级飞羽窄白边。腹部和臀部淡灰黄色,两胁和尾下覆羽稍显灰暗,后者宽白尖。雌鸟与雄鸟相似,但红褐色前额和面颊至胸部颜色略淡。幼鸟似雌鸟,但顶冠更灰,界限不明显,尾羽白边较窄,虹膜棕色至深棕色,喙蓝灰色至黑色,腿蓝色至黑色。

鸣叫特征:叫声包括多变的‘chick’或‘plick’声,音质或哀婉或尖锐或爆发,还有柔和而连续的‘chick-chick, chick-chick-chick, chick-chick-chick...’系列音符,‘chachawi-chachawi-chachawi’和典型的雀科‘prtt-tchay-tchay-tchay’声,类似褐头山雀的叫声。此外,还有拉长的‘see-er’音符系列,更嗡嗡的‘bzee-zee-zee’声,以及尖锐的责骂声‘ch-ch-ch-ch’或更长的‘chrrrr’声。

生活习性:通常在干燥的金合欢灌木丛地带以小群体活动,容易加入混合群与其他物种一起。栖息地为干热的金合欢灌木丛。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不明,记录显示可能在1月、2月、4月和8月至9月繁殖,可能全年均可繁殖,主要频率由雨季决定。已知的巢穴主要由柔软的植物绒毛和纤维构成,置于树皮下的空洞中。一对红喉山雀在肯尼亚中部裂谷的公园巢箱中成功繁殖,至少每年两次,从2009年至2013年在湿润的4月至7月和10月至12月期间,共抚育了40多只幼鸟。

区别辨识:红喉山雀以其独特的红褐色胸部轻松区分于所有其他山雀。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非洲的肯尼亚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红喉山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红喉山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