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腰歌百灵

Rufous-rumped Lark Pinarocorys erythropygia

棕腰歌百灵(英文名:Rufous-rumped Lark,学名:Pinarocorys erythropygia),是雀形目百灵科黑歌百灵属的鸟类。显著特征为腰部一片红棕色,上体布满深褐色斑点,下体浅灰白色。分布于非洲西部和中部,从马里、几内亚和塞拉利昂至苏丹东部、苏丹南部和乌干达西北部。

外形特征:体型中等偏大,长约18厘米,重约30克,外观类似鸫鸟的百灵,拥有醒目的红棕色臀部和外侧尾羽。上体暗褐色,轻微鳞纹,下体苍白,胸部有浓重条纹,面部标记鲜明。雌鸟翼部更显红棕色,幼鸟上体颜色较淡,红棕色边缘更为柔和,下体泛黄色,条纹不明显。喙尖细呈圆锥状,翅膀略长,尾短于翅,腿粉白色。

鸣叫特征:在空中展示时发出一系列笛音般的哨声,如‘tseoo tseoo’或‘tsit-tseoo tsit-tseoo’,偶尔伴有嗡嗡颤音,飞行时叫声为干涩的‘wree’。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的落叶林地和稀树草原,非繁殖季节偏好更干旱的草原,如烧过的区域,吸引数百只聚集。成对或松散群落地面觅食昆虫和种子,迁徙期间会出现在萨赫勒和干旱草原地带,包括田野和开放耕作地。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10月至翌年4月,雄鸟会在空中鸣唱求偶。巢建于地面凹陷处或草丛中,由草叶和细枝构成,掩藏良好。每窝产卵2-5枚,卵近黄白色,具褐色细斑,孵化期约15天。

区别辨识:黑歌百灵相比,体型略小,红棕色臀部和尾羽突出,下体泛红棕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翼部红棕色更明显。幼鸟颜色较淡,红棕色边缘柔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包括西几内亚和东塞拉利昂,东至南苏丹和乌干达西北部;迁徙至萨赫勒和干旱草原,从南马里向东至尼日尔北部、乍得北部和苏丹中部。

其他:最初分类在Alauda属,后被考虑归入Certhilauda和Mirafra属,现属Pinarocorys属。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棕腰歌百灵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棕腰歌百灵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