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头树鹛(英文名:Scaly-crowned Babbler,学名:Malacopteron cinereum),是雀形目幽鹛科树鹛属的鸟类。以及爪哇岛和婆罗洲。该鸟拥有淡色的下体和橙色的鳞状冠羽,这使它在暗冠的同类中显得与众不同。
外形特征:体型较小,全长约14-16厘米,体重介于14-21克之间。上体颜色较淡,头部前半部呈暗锈色,冠羽尖端带黑,下体白色,胸部有模糊的灰色带。虹膜颜色从鲜红到灰褐色不等。喙基部灰色至黑色,腿色为灰色或肉色,有时接近白色。雌雄相似,幼鸟与成鸟类似,但须纹不明显,下颌黄色。亚种indochinense的后冠和颈背与上体同色,rufifrons亚种的锈色扩展到后冠,而niasense亚种则较暗且体型较大。
鸣叫特征:鸣声多样,包含四个主要部分,可组合成不同的歌唱模式。叫声包括快速重复的硬音节、渐降的连串音、逐渐升高的间隔音,以及快速高音的连续音,结尾或开始时速度变慢。群居时,多只个体可能同时歌唱。此外,还有短促的低沉叫声和尖锐响亮的哨音。
生活习性:栖息于热带湿润的低地森林,偏好潮湿环境。常在低海拔和山脚森林活动,偶尔出现在红树林和被选择性砍伐的森林。以昆虫为主食,包括甲虫、大型蝗虫、蚂蚁、幼虫和蜘蛛,也会食用一些水果。通常成群结队觅食,活跃且敏捷。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东南亚地区为2月至10月,筑巢由双亲共同完成,巢为简单但脆弱的杯状,用干燥的叶子、棕榈叶条和草茎构成,内衬细纤维、棕色绒毛种子和黑色发丝状的棕榈纤维。每窝产2枚蛋,孵化期至少9天,更多繁殖信息尚不清楚。
区别辨识:与其他幽鹛科成员相比,小红头树鹛的橙色鳞状冠羽是显著特征,特别是在暗冠的同类中更为突出。亚种间存在细微差异,如颜色深浅和体型大小。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泰国东部至越南,以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和婆罗洲。在东南亚范围内普遍常见,但在柬埔寨局部分布。在泰国Khao Pra-Bang Khram野生动物保护区和马来西亚Taman Negara国家公园、老挝多个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越南的Cuc Phuong和Bach Ma国家公园等地都有记录。
其他:数量随低地森林生境破碎化而减少。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小红头树鹛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小红头树鹛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