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头鸦雀

Vinous-throated Parrotbill Suthora webbiana

棕头鸦雀(英文名:Vinous-throated Parrotbill,学名:Suthora webbiana),是雀形目鸦雀科金色鸦雀属的群居性鸟类。俗称: 黄腾鸟、黄豆鸟、天煞星,体长约12厘米,头部至上背部呈棕红色,上体其余部分橄榄褐色,双翅红棕色,尾部暗褐色。喉部、胸部粉红色,下体余部淡黄褐色。广泛分布于自东北至西南一线向东的广大地区,包括中国南部、台湾、越南西北部,为常见留鸟。

外形特征:棕头鸦雀为相对小型、长尾的鸦雀,体长11至12.5厘米,体重7至12克。成鸟上体温暖的橙褐色,头顶至额部红褐色,翼羽深褐带红褐色边缘,次级和初级飞羽外缘强烈红栗色。下体粉色至奶油色,腹部中心更显淡黄色。幼鸟色泽较暗,上体更均匀,下体偏淡黄色,少有粉红色。不同亚种颜色有所差异,如suffusa亚种色彩更鲜艳,elisabethae亚种腹侧偏灰。

鸣叫特征:叫声为嘈杂的吱喳声,或由几声引导音后接音调高而尖细的‘哔-哔-哔’声。

生活习性:棕头鸦雀栖息于中海拔的灌丛及林缘地带,常结群活动,冬季可达140只的大群。性格活泼大胆,善于在灌木丛中活动,通常进行短距离低空飞翔。夏季多在山地,冬季迁至山坡草地、芦苇丛或苗圃。以昆虫为主食,亦吃野生植物种子。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4至7月,筑杯状巢于灌木树杈间,每窝产卵3至5枚,蛋色谈蓝至蓝绿色。雌雄共同育雏。

区别辨识:与近似种相比,棕头鸦雀头部至上背部的棕红色,以及下体的粉红色至淡黄褐色是辨识要点。台湾亚种因色彩差异而被称为粉红鹦嘴。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北至西南一线向东的广大地区,包括台湾岛、中国大陆南部、越南西北部。在台湾,分布海拔最高可达3100米。

其他:在江浙沪一带曾存在让棕头鸦雀打斗的传统陋习。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棕头鸦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棕头鸦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