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冠八哥

Bali Myna Leucopsar rothschildi

长冠八哥(英文名:Bali Myna,学名:Leucopsar rothschildi),是雀形目椋鸟科长冠八哥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美丽椋鸟,体长约25厘米,羽毛几乎全白,拥有长而垂挂的冠羽,翅膀和尾部末端为黑色。眼周裸皮呈现鲜亮的蓝色,腿部呈灰色,喙部颜色由灰色至黄色渐变。该鸟种仅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西北部及周边岛屿发现,为该地区的特有种,受到严格保护。

外形特征:长冠八哥平均体长25厘米,翼展约13.2-13.5厘米,尾长7.9-8.8厘米,体重介于85-90克之间。性别相似,头部有丝带状的羽冠,眼周裸皮为蓝色,全身羽毛洁白无瑕,尾部和翼端边缘呈黑色。翅圆尾短,腿爪灰蓝色,喙部灰色或褐色,尖端逐渐变为黄色或角质色。眼睛颜色为灰色、白色或棕色。

鸣叫特征:长冠八哥的鸣声多样,包括响亮的叽喳声、哨音和尖锐的高音,鸣叫时通常伴有冠羽竖起和点头动作,叫声不如其他椋鸟那样悠扬和重复。

生活习性:长冠八哥倾向于在开阔的林地活动,小群体生活,避免密集森林。主要食物来源包括果实、种子、昆虫如毛虫、蚂蚁、白蚁、蜻蜓和蚱蜢,偶尔食用蠕虫和小型爬行动物。在繁殖季节(1月至4月)具有较强的领地意识。该鸟种在树梢寻找食物,也会在地面觅食,尤其是在喂养幼鸟时期。

生长繁殖:长冠八哥在雨季繁殖,一般在一月至四月间。它们是单配制,长期维持配偶关系。巢穴通常建在树洞中,高度在4-10米之间,使用干树枝作为巢材。每窝产2-3枚蛋,孵化期为12-15天,主要由雌鸟承担孵化任务。幼鸟孵化后由双亲共同喂养,育雏期约为22-24天,人工饲养条件下可达28天。幼鸟在离巢后4-5周开始尝试自主觅食,但父母仍会继续喂养长达7周。

区别辨识:长冠八哥黑翅椋鸟的区别在于后者有更短的冠羽,翅膀和尾部黑色面积更大,眼周有黄色环纹,腿部颜色也不同。雄性长冠八哥的冠羽比雌鸟更长。

保护现状:IUCN:CR(极危)

地理分布:长冠八哥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西北部,包括珀尼达岛(Nusa Penida)和伦邦岸岛(Nusa Lembongan)。

其他:长冠八哥是巴厘岛的唯一特有脊椎动物种类,自1991年起被指定为巴厘岛的动物象征。由于非法贸易和栖息地破坏,野生种群数量极为稀少,目前估计野生数量不足50只。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长冠八哥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长冠八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