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氏鸫(英文名:Tickell's Thrush,学名:Turdus unicolor),是雀形目鸫科鸫属的鸟类,也被称为梯氏鸫。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西部至中部,常见于开放森林环境,是喜玛拉雅山区林地的夏候鸟,冬季则向南迁移至印度南部和偶尔至孟加拉国。2007年6月,中国西藏中尼边境樟木镇首次正式记录到蒂氏鸫的存在。
外形特征:蒂氏鸫的雄鸟个体呈均匀的蓝灰色,腹部略淡,具有微弱的黑色眼纹和喉部的白色细纹,中腹部至尾羽覆羽为白色;喙、眼环和腿均为黄色。雌鸟个体上体为淡橄榄棕色,具灰白色髭纹和颏部,由深棕色狭窄的颊纹分隔,形成窄项链状斑点在浅黄色胸部;两胁为浅黄色,中腹部至腹下部为白色;喙和腿为黄褐色。幼鸟上体棕色,冠至肩部有模糊的浅黄色眉纹和条纹,双翼有橙色斑点,两颊图案类似雌鸟,但斑点更密集,延伸至胸侧,两胁有橙色色调,渐变为腹下部的浅黄色至白色。
鸣叫特征:蒂氏鸫的鸣唱由雄鸟在繁殖季节从高处发出,包含一系列短小的乐句,带有滑音和断奏音符,较弱且不如的歌曲那样悦耳,但地区间存在变异,某些地区的歌曲更为悦耳且不那么单调。重复的二音节或三音节乐句。叫声包括响亮的“juk-juk”,减速的喋喋不休声“juh'juk-juk, juk”和短暂的高音嗡嗡声。
生活习性:蒂氏鸫主要以蚯蚓、昆虫和水果为食,包括果园中的落果。它会在裸露的地面上觅食,如松叶堆中,但也会在短草地上活动,如草坪;采用典型的鸫类觅食技巧,短距离跳跃和停顿。冬季有时会形成松散的小群体。
生长繁殖:蒂氏鸫在4月至6月期间筑巢,使用多种材料,但主要成分是干草。它们不会形成大群,通常为2至5只的松散群体。
区别辨识:与南亚乌鸫相比,蒂氏鸫的黄色眼环更薄且更淡,且体型较小。在冬季迁徙范围内,可能与南亚乌鸫混淆,但两者在颜色和体型上有明显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部至中部;非繁殖区域包括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偶尔至孟加拉国。冬季迁徙至印度南部和偶尔至孟加拉国。
其他:蒂氏鸫因在果园中觅食的习惯,有时会造成成熟杏子(Prunus armeniaca)和苹果(Malus)的损害。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蒂氏鸫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蒂氏鸫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