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文鸟

Madagascar Mannikin Lepidopygia nana

马岛文鸟(英文名:Madagascar Mannikin,学名:Lepidopygia nana),是雀形目梅花雀科Lepidopygia的鸟类。体型微小,以黑色胸带和厚实的喙为显著特征,广泛分布于马达加斯加的开放生境,包括草原、灌木丛、花园和村庄,甚至森林边缘。

外形特征:马岛文鸟身长仅约9厘米,体重介于7.4至9克之间。头部顶部呈灰色,冠部有淡黑斑点,逐渐变为棕色。上体为棕色或灰棕色,翅膀和尾羽更显深棕色。臀部和尾上覆羽带有黄色调。脸部灰色,眼先、下巴和喉咙大部分黑色,下体粉红褐色,胸部和尾下覆羽有模糊的暗色斑点。眼睛深棕色,喙上部黑色,下部颜色变化较大,从红角色到浅粉色或蓝灰色,腿部为粉灰至肉粉色。雌雄相似,幼鸟上部暗灰棕色,下部灰色,喙全黑。

鸣叫特征:发出柔和的‘tsit’叫声,飞行中发出细薄的‘tsip-tsirip’声。歌声柔和,持续2.5至3秒的沙哑或颤音。

生活习性:栖息于灌木丛、草地、退化森林和空旷地带、沼泽、稻田和村落周边,高度范围从海平面至2000米。常以群居形式活动,小群体最多可达50只,有时与其他种子食性鸟类混群觅食,如红织雀。主要以草籽为食,既在地上觅食,也在草茎上停留取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9月至次年7月。求偶时,雄鸟嘴中叼着草或纤维,边唱歌边上下跳跃,伸展弯曲双腿。巢呈球状,入口靠近顶部,被前庭遮蔽,由草制成,通常置于灌木或树木中,或在其他鸟类旧巢中铺设草垫。每窝产卵3至8枚;孵化由双亲共同承担,双方也会在巢中过夜,孵化期未知;雏鸟皮肤粉红色,无毛,喙部轻微肿胀,白色至黄白色的口裂,口裂内缘黑色,有泪滴状黑斑,腭黄色,长而窄的黑色条纹几乎延伸至上口裂内的黑斑,舌头有两小点,舌下有黑斑,下颌骨两侧和尖端有黑线;雏鸟期21天(或更长,可达31至33天);幼鸟离巢后9至10天开始自行觅食。

区别辨识:马岛扇尾莺相比,马岛文鸟更小,具有黑色胸带,无条纹,喙较厚。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马达加斯加全境均有分布,北部比其他地区更为常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马岛文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马岛文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