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鹨

Pechora Pipit Anthus gustavi

北鹨(英文名:Pechora Pipit,学名:Anthus gustavi),是雀形目鹡鸰科鹨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中北部及东北部的开阔地带。其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整体呈暖褐色,背部具大量黑色条纹,下体为白色,胸部带有醒目的黑色斑点。

外形特征:北鹨体长约14厘米,体重介于19.8到26克之间。上体被厚重的纵纹覆盖,头部有长长的淡黄色眉纹,耳羽略带黑色斑点,下喉部有一大块黑色斑。背部黑色条纹宽且分明,形成独特的白色“肩带”。翼部有浅色斑点,尾部黑色,内侧尾羽尖端灰白。下体主要为白色,腹部中央更显奶油色或白色,两侧及胁部有明显的黑色纵纹。虹膜为棕色至深棕色,喙上半部暗角质棕色,下半部较浅,腿色为淡角质色、灰色、粉红色或黄色。幼鸟的下体条纹不甚清晰,条纹延至喉部和腹部。menzbieri亚种体型稍大,色泽更淡;stejnegeri亚种翼较短,上体黑色面积更大,边缘颜色更窄且更浅,下体黄色更深,尾下覆羽更显米黄色。

鸣叫特征:鸣叫特征为独特的电气般‘zip’声。

生活习性:北鹨偏好居住在潮湿的苔原、开放森林或沼泽地带,善于在高草中潜行,即使受到干扰也不愿飞翔。其食性以昆虫为主。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亚北极苔原,巢筑于地面,一窝产4至5枚卵。

区别辨识:与其他鹨属物种相比,北鹨的上体条纹更为浓重,外观比黄腹鹨红喉鹨纤细。从肩膀附近延伸至背部的醒目黑白条纹非常独特。与红喉鹨的区别在于其喙部更粗壮,背部条纹更白,以及胸部和腹部的色彩对比更明显。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主要位于欧亚大陆中北部至东北部,包括从俄罗斯的佩乔拉河到楚科奇半岛的东帕勒亚尔地区以及堪察加半岛和指挥官群岛。非繁殖期迁徙至菲律宾至小巽他群岛一带。偶尔在欧洲西部观察到,尤其是在苏格兰设得兰群岛的费尔岛,因岛上缺乏遮蔽而较易发现这种隐蔽生活的鸟类。

其他:北鹨由罗伯特·斯温霍于1863年首次描述。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北鹨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北鹨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