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脸丝雀

Black-faced Canary Crithagra capistrata

黑脸丝雀(英文名:Black-faced Canary,学名:Crithagra capistrata),是雀形目燕雀科丝雀属的小型鸣禽。主要分布在非洲中南部,包括安哥拉、布隆迪、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和赞比亚等地。其显著特征为橄榄绿色的上体和淡黄色的下体,雄鸟具有鲜明的黑色面部斑块。

外形特征:黑脸丝雀体长约11至12厘米,喙短而钝,尾部略呈叉状。雄鸟具有黑色的前额至颊部,耳羽侧颈绿黄色,顶冠和背部亮绿橄榄色,除绿色黄绿色的臀部和尾上覆羽外,其余部分细纹较暗;翼羽黑色,边缘和尖端绿黄色;下体金黄色,侧面轻微泛绿,两胁具褐色细纹。雌鸟相似,但面部无黑色,头部和上体稍深绿,臀部更绿,喉、胸及两胁有灰褐色条纹。幼鸟颜色较浅,条纹更重。

鸣叫特征:其鸣唱由高音的起始音符,随后是低沉的颤音组成。

生活习性:栖息于湿润的常绿森林边缘、沼泽、湖泊边缘的灌丛、草丛及路边高草丛中,通常靠近水源,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1500米。以草籽和植物种子为主食,常在地面或高草的种子头处觅食。通常以小群活动,与铜色文鸟和其他织布鸟科(Ploceidae)鸟类混群。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大致在12月至3月以及4月至6月。已知一巢由雌鸟建造,雄鸟陪同,主要用草和植物纤维构成,位于小树上的叶丛枝条2至5米高处。具体繁殖细节未知。

区别辨识:西部丝雀相似,但喙较短且不尖锐,雄鸟有较大且边界更清晰的黑色面斑,雌鸟下方条纹更多。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非洲中部,包括安哥拉、布隆迪、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和赞比亚。

其他:曾被归入Serinus属,但基于线粒体和核DNA序列分析,发现该属为多系群,因此被重新分类至复活的Crithagra属。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脸丝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脸丝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