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紫水鸡(英文名:African Swamphen,学名:Porphyrio madagascariensis),是鹤形目秧鸡科青水鸡属的鸟类。在良好的光照下,其羽毛展现出壮观的紫色、绿色和淡蓝色。在较暗的光线下,看起来颜色较深,但仍可见红色的喙和脚以及白色的下尾羽。该物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和马达加斯加的淡水和咸水湿地,常栖息于低至中海拔的茂密植被中。
外形特征:非洲紫水鸡是一种体型较大的秧鸡,拥有巨大的三角形红色喙,红色的前额盾牌,深粉色的腿和细长的趾。雄雌羽毛相似,但雌鸟体型略小。成年鸟的颈背和上背部呈暗紫色,面部、喉咙和上胸部为淡蓝色,背部、肩羽和三级飞羽为青铜绿色,到臀部和尾巴变为深橄榄色。下胸部和侧腹为暗紫色,腹部黑色,下尾覆羽白色。幼鸟外观类似成鸟但颜色较暗淡,头顶至背部暗灰色,带有紫色痕迹;脸部灰色,带有淡蓝色痕迹;下部暗紫灰色,腹部更浅;翅膀如同成鸟;一些幼鸟保留着幼年时期的体羽;喙和前额盾牌最初为暗灰色,逐渐变为暗红色,直到获得成年羽毛。
鸣叫特征:发出响亮的喇叭声,其叫声特征明显,包括一系列尖锐、鼻音重的音符,中间最响亮,速度在结尾时加快。歌曲是一系列哀怨的鼻音颤音,音量逐渐增强。还有刺耳的‘wraaah’声,喇叭般的警报‘gooweh’声,深沉的咕噜声‘unk-unk-unk’,短促的‘ank’或‘aak’声,以及可能用于联系的‘cuk’声。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淡水或咸水的池塘、河流,尤其是那些被芦苇(Phragmites)和莎草包围的地方,沼泽和湿地。在雨季繁殖,可能在双模降雨制度的地区有两个繁殖期。在马达加斯加,繁殖期为1月。领地意识强,经常发生边界争执。可能以松散的群体形式筑巢,当栖息地较为有限时更为常见。适应性强,能在牧场、灌木丛和割过的田野中觅食;吃三叶草和草;也在稻田中觅食。主要在清晨和傍晚进食,有时在夜间。
生长繁殖: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繁殖季节通常与雨季吻合(在双峰降雨模式的地区可能有两个繁殖期);在马达加斯加,繁殖发生在1月。巢为大型结构,浅杯状,带1-2个入口斜坡。巢材包括芦苇、灯芯草、粗草等,并内衬细草、蕨类植物、纸莎草或其他植被。巢建于密集的植被中或浅水中,附近的茎干常被拉过来形成遮盖。巢由双方共同建造,有时有帮手参与。每次产卵2-6枚,间隔一天一枚;孵化期23-25天,由双亲和帮手共同孵化;雏鸟出生后不久就能离开巢穴,但在最初的几天里仍会在巢中取暖;由父母和帮手喂养照料;幼鸟约14天开始自我觅食,但在25-40天内仍由成鸟喂食,直到44-60天后才与父母分离;很可能一年能养育两窝。
区别辨识:与辉青水鸡相比,非洲紫水鸡体形更圆润,体型更大,喙也大得多。比欧亚斑鸡体型大,色彩更鲜艳,腿部红色,喙尖无黄色。与物种群内的其他亚种在羽毛颜色上有显著差异。
保护现状:IUCN:NE(未予评估)
地理分布:非洲紫水鸡广泛分布于埃及、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马达加斯加。在南非,它出现在北部和东部博茨瓦纳、纳米比亚的一部分、津巴布韦、南非和莫桑比克海岸。在南非,它不在北开普省和东开普省内陆出现。
其他:非洲紫水鸡在过去曾被视为西紫水鸡的一个亚种,但现在被认为是独立的物种。由于栖息地丧失和人类干扰,其数量被认为在局部地区有所下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非洲紫水鸡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非洲紫水鸡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