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栗鸮(英文名:Sri Lanka Bay Owl,学名:Phodilus assimilis),是鸮形目仓鸮科栗鸮属的鸟类。体型较小的夜行性鸮,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和印度西南部。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拥有巨大的深色眼睛和心形的面部轮廓,上体呈温暖的棕色,下体相对清洁,具有独特的条纹。
外形特征:斯里兰卡栗鸮体长22至27厘米,体重约230克。它拥有短腿、翅膀和耳簇,以及V型的前额盾牌和大眼睛。相较于近亲,斯里兰卡栗鸮体型略小,上体颜色更深更偏棕色,带有厚重的黑白斑点,飞羽和尾羽条纹更为明显,前额盾牌呈紫红色而非灰褐色。雌雄外观相似,虹膜为深棕色,喙黄色,脚趾淡灰棕色。幼鸟特征尚未详细描述。
鸣叫特征:斯里兰卡栗鸮的主叫声是一系列3至4个颤音的口哨声,音调先升后降,被描述为“weeou-wee-youu”或“whew-eee-yo”。叫声持续时间为4至6秒,类似于农民驱赶牛群回家的吟唱。印度和斯里兰卡个体的叫声虽然相似,但在发音方式上有所区别。
生活习性:斯里兰卡栗鸮栖息于湿润的常绿林和混合常绿落叶林中,偏好有丰富灌木层的密林,白天在水平树枝上休息。活动范围从海平面到海拔1100米,偶尔可达2220米。夜间狩猎,可能从树冠下捕食各种夜间活动的小型啮齿类和无脊椎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信息有限,已知在11月有3只不同大小的幼鸟被发现,表明孵化异步。巢位于雨林环境中的鱼尾棕榈树顶,离地面约10米。雄鸟白天在较开放的栖息处休息,离巢树约5米,孵化后双亲有时会分散在相距2至30米的不同日间栖息地。
区别辨识:斯里兰卡栗鸮与栗鸮相比,体形略小,上体颜色更深,飞羽和尾羽的条纹更重,前额盾牌颜色不同。一些亚种如ripleyi,上体细点状,巧克力棕色而非深棕色,初级飞羽内侧呈酒红色而非棕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列入CITES II附录。尽管被认为是罕见的,但由于其夜间活动的习性,实际数量可能比记录显示的要多。在印度的多个地点已被记录。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主要在斯里兰卡和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泰米尔纳德邦、卡纳塔克邦、果阿邦等地。在印度的分布已向北扩展至Bhagwan Mahaveer野生动物保护区。
其他:近年来,由于对其叫声的了解,斯里兰卡栗鸮在斯里兰卡的记录显著增加。它似乎能够适应受干扰的森林和其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地区。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斯里兰卡栗鸮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斯里兰卡栗鸮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