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八色鸫(英文名:Black-crowned Pitta,学名:Erythropitta ussheri),是雀形目八色鸫科红胸八色鸫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婆罗洲东北部的Sabah。该物种以其令人惊叹的色彩而著称,上体深紫色蓝,翼弯处闪耀着天蓝色光泽,下体鲜红,头部黑色,仅有一条亮蓝色眼纹。生活在低地热带雨林中,偏好阴暗潮湿的环境。
外形特征:成年黑头八色鸫长约13至15.5厘米,体重50至64克。其显著特征为黑色头部,与鲜红色腹部形成鲜明对比,眼后有窄细的亮蓝色纹路。上体呈现深紫蓝色,翼弯处有醒目的天蓝色斑块。雄鸟的蓝色翼羽更为明亮,雌鸟则偏暗蓝色。幼鸟通体呈暗褐色,随成长逐渐换羽为成年羽毛。
鸣叫特征:其鸣唱为清晰上升的哨音,音量逐渐增强,最后突然停止,持续约3至4.2秒,频率在1.2至1.3 kHz的狭窄带宽内。叫声独特,比同类的榴红八色鸫更长且波动较小。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热带雨林、选择性砍伐的森林、次生林、Albizia和老橡胶种植园,尤其偏爱植被茂密的沟壑。以昆虫、蜘蛛和小型蜗牛为食,觅食于密集的灌木丛中。活动范围在低地低于300米的海拔。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2月至7月,筑巢于小溪边的泥岸上,由枯叶、小枝条和苔藓构成,入口覆盖着腐烂的木屑。每次产卵2枚,孵化期间由双亲共同照料,雏鸟在15天左右离巢。
区别辨识:与榴红八色鸫相似,但具有黑色头部和蓝色眼纹,而榴红八色鸫有红色头冠。两物种分布区几乎不重叠。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的Sabah,位于婆罗洲东北部,范围从Lawas河到Merapok河西部,以及Sembakung河和Sesayap河东部。
其他:该物种能适应部分退化生境,但在快速和持续的森林破坏下,估计经历了适度快速的人口下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头八色鸫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头八色鸫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