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沙百灵

Sand Lark Alaudala raytal

恒河沙百灵(英文名:Sand Lark,学名:Alaudala raytal),是雀形目百灵科短趾百灵属的鸟类。弱冠羽,暗色眼睛在苍白的脸部上尤为突出。体型小,比小短趾百灵更小巧。分布于南亚的干燥沙滩区域,如河岸、河岛、湖岸和海岸地带。鸣声通常在高空中以嗡嗡颤音形式发出。

外形特征:恒河沙百灵体长约12-13厘米,具有相对较长而细的喙,短尾巴和明显的第一级飞羽延伸。指名亚种拥有淡灰色眉纹,头顶和背部呈浅棕色,带有微弱的暗色条纹,翼覆羽和三级飞羽呈中等灰棕色,有淡黄褐色或黄白色尖端和边缘;翅膀和尾羽呈深灰棕色,中央一对尾羽有窄灰边缘,最外一对尾羽内侧有大块白色楔形斑。下体白色,胸部有细暗色条纹。喙色为淡绿色或淡棕色,根部较深;腿粉色。雌雄羽毛相似,雌鸟平均比雄鸟小。幼鸟上体有白色边缘和不明显的暗色亚端带。

鸣叫特征:其鸣唱在高空飞行中呈现,为较短(通常2-4秒)、干涩、颤音的旋律,间歇较长(常10秒以上),与小短趾百灵的鸣唱类似但略显单调。

生活习性:栖息于干燥的沙滩河岸和河流岛屿,也见于沿海沙滩和某些大型湖泊的干涸边缘。以小蜗牛、其他无脊椎动物和种子为食,尤其偏好Salsola和Suaeda等盐生植物的种子。地面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2月至5月,主要集中在3月和4月。雄鸟在高空歌唱飞行时,几乎静止或漂浮,交替拍打几下翅膀和短暂滑翔;低空歌唱飞行时,以不规则的‘圆圈’飞行,翼拍缓慢而深沉,尾部分开,与小短趾百灵相似。巢由两性共同建造,位于地面的杯状凹陷处,通常被小灌木、石头或草丛遮蔽,内衬动物毛发和细小植物物质。每窝产卵通常为3枚,有时为2枚,两性共同参与孵化和喂养雏鸟;孵化期和育雏期未记录。

区别辨识:小短趾百灵(,主要是persica和leucophaea亚种)相比,恒河沙百灵体型较小,喙相对更长更细,尾巴较短,上体条纹不那么明显。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东洋界,从伊朗至缅甸,包括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等地。

其他:恒河沙百灵的krishnakumarsinhji亚种仅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Bhavnagar周围发现,可能因栖息地退化而处于脆弱状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恒河沙百灵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恒河沙百灵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