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柳莺(英文名:Sulphur-bellied Warbler,学名:Phylloscopus griseolus),是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又名:灰柳莺莺,小型冷褐色柳莺,下体呈硫磺色。繁殖于南亚及中国西部山区,常见于干燥的山地斜坡,主要分布于新疆省。其色彩较冷,少橄榄色调,具有明亮的黄色眉线。
外形特征:灰柳莺体长约10.5厘米,体重7-9克。头部有明亮的黄色眉线,从喙基延伸到耳羽上方,眼纹深棕色,脸颊和耳羽泛橄榄色。冠部和背部冷棕色,无橄榄色,翼和尾部暗棕色,飞羽边缘灰色带白色。喉咙和腹部亮柠檬黄色,胸侧和两胁淡黄色泛橄榄色。下尾覆羽黄白色,下翼覆羽黄褐色。虹膜深棕色,上喙黑色,下喙黄至淡棕色尖端,腿色变化大,从黄褐色到绿黄色或橄榄棕色。雄雌相似,幼鸟上体略暖棕色,下体淡黄色。
鸣叫特征:鸣唱短暂高音颤音,由数个相同音高的音符组成,开始为高音哨声,如'tseeep-tyi-tyi-tyi-tyi-tyi'或'tsi-tsi-tsi-tsi-tsi'。叫声为'chip'、'quip'或'quit',类似麻雀的叫声,还有尖锐的'tack'。
生活习性:栖息于干燥的岩石山地和碎石坡面,有低矮植被、杜松和矮松林,海拔2590-4575米。非繁殖季节在印度中部的密林下层、岩石区、陡峭峡谷及旧墙或建筑附近。以小昆虫为主食,偶尔食用软体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4月末至8月初,筑巢期4-10天,由雌鸟完成。巢置于离地1.5米内的密集灌木中,由干草、植物纤维和羽毛构成。每窝产4-5枚卵,孵化期14-17天,幼鸟由双亲喂养,离巢期14-15天,父母继续喂养幼鸟15天。
区别辨识:与烟柳莺相比,灰柳莺色彩较冷,眉线前端橘黄后转为黄色。与黄腹柳莺区别在于色彩更淡且亮丽。与褐柳莺区别在于色彩较冷,喉部无黄色细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覆盖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至中国西北和中部,南至乌兹别克斯坦东部、阿富汗和喜马拉雅山脉东北部。非繁殖区主要在印度中部。
其他:迁徙性鸟类,冬季在印度中部度过。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灰柳莺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灰柳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