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花蜜鸟

Rwenzori Double-collared Sunbird Cinnyris stuhlmanni

施氏花蜜鸟(英文名:Rwenzori Double-collared Sunbird,学名:Cinnyris stuhlmanni),是雀形目太阳鸟科双领花蜜鸟属的鸟类。体型较大、喙长而细的花蜜鸟,仅分布于非洲阿尔伯特裂谷高海拔地区。雄鸟羽色绚丽,以翠绿与猩红为主,雌鸟则呈棕褐色。常活动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石楠灌丛、山地林缘及竹林,以花蜜与小型节肢动物为食,为阿尔伯特裂谷山地特有鸟种。

外形特征:雄鸟繁殖羽:头部至上胸及整个上体闪耀翠绿金属光泽,尾上覆羽呈紫蓝色,尾羽深褐并具白色端斑与窄白缘,中央尾羽比外侧长13 毫米;肩羽及小、中覆羽金属绿;下胸具3 mm宽的紫色金属带,下方接16–22 mm宽的猩红宽带,腹部暗橄榄色,胸侧具黄色羽簇,翼下覆羽灰色。非繁殖雄鸟似雌鸟但翼色更深,覆羽仍保留金属绿。雌鸟:上体暗橄榄绿,翼羽缘淡色,初级飞羽缘带黄色;下体灰橄榄色具暗色横斑,腹中央淡黄,翼下覆羽白色微黄。指名亚种雄鸟嘴峰长22–25 毫米;chapini亚种嘴更短,胸带深红;graueri亚种体型最小,嘴17.5–21.5 毫米,胸带砖红;schubotzi亚种雌鸟喉至上胸灰色更深。

鸣叫特征:鸣唱为快速而连贯的高音串:“chee-oo, che che, chee-oo, che che, se, se, se…”,结束前略上扬再下降。叫声包括短促“tsp”“chee-chee”及拖长“tseeeep”,另发出刺耳的“jyet”。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2000 m以上的金丝桃灌丛、山地森林、竹林、石楠荒原、林缘及林隙。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结小群。以花蜜、昆虫及蜘蛛为食,访花植物包括Balthasaria schliebenii、火炬豆、金丝桃、火炬花、半边莲等,亦像山雀般在树冠层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刚果(金)为6月、9月与12月,乌干达为9月与12月。雄鸟求偶时边鸣唱边跳跃,双翼下垂颤动,胸侧黄羽簇呈直角张开。雌鸟单独筑巢,巢为椭圆形小囊,由松萝、苔藓、叶片、羽毛及蛛丝构成,悬于树高2–5 m处。每窝1枚卵,指名亚种卵橄榄色具深橄榄斑,graueri亚种卵白底具灰或淡褐斑并在钝端形成深色环。孵卵及育雏期尚无记录。

区别辨识:北双领花蜜鸟极为相似,但施氏花蜜鸟体型更大,尾与喙更长,腹部红色带更宽,且栖于更高海拔。亚种间主要差异在嘴长、胸带颜色及大小。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限定阿尔伯特裂谷山地EBA:指名亚种分布于刚果(金)东北与乌干达西部的鲁文佐里山;schubotzi亚种见于卢旺达西南的纽恩威森林及布隆迪西部山地;chapini亚种分布于刚果(金)东部自爱德华湖西至坦噶尼喀湖北部Kabobo山;graueri亚种见于爱德华湖以南、东至维龙加火山群及卢旺达西北部1800 m以上高地。

其他:曾与普氏花蜜鸟山林双领花蜜鸟大双领花蜜鸟被视为同一种,与北双领花蜜鸟亲缘关系亦近。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施氏花蜜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施氏花蜜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