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山雀

Acacia Tit Melaniparus thruppi

索马里山雀(英文名:Acacia Tit,学名:Melaniparus thruppi),是雀形目山雀科黑山雀属的鸟类。以蓝黑色的头部、颈部、喉咙和胸部与大面积的淡黄色白色面颊形成鲜明对比而著称,其体长11.5-12厘米,体重约12克。栖息于非洲东北部干燥的金合欢树生境。

外形特征:索马里山雀体型小巧,头戴蓝黑色帽,颈背至喉部同样呈现蓝黑色,与脸部延伸至颈侧的大片淡黄色白色斑块形成强烈对比。背部灰色,翼部有白色斑点,颈后有一小白点。腹部灰白色,被一条宽阔的黑色带状条纹分割。腿与喙均为石板灰色。雌鸟山雀的黑色带状条纹较窄,幼鸟颜色较暗淡。成年个体体长4.5-4.7英寸,体重约0.42盎司。

鸣叫特征:鸣叫声包括刺耳的‘chya chya’声,柔和而嘶哑的‘chet’或‘chut’声,常连续发出‘chet-chet-chet’系列,还有‘tsi-tsa-char’和爆发性的‘tsi-tsi-chay-chay-chay’或‘tsi-tsi-de-de-de-de-de’声。歌曲则为悦耳的‘see-uu’或‘tuwee’,强调第二个音节,重复多达六次,或更典型的‘twee-tew-tew-tew’或‘tsi-tsi-tchuerr-tchuerr-tchuerr’。

生活习性:索马里山雀通常成对或小群体出现,偶尔加入混合物种觅食群。它们主要栖息在干燥和半干旱的木林与灌木草原,尤其是金合欢树丛或沿河流的树林中,避免极端干旱地带。海拔可达2,000米。食物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主,如黄蜂、甲虫和毛虫。

生长繁殖:繁殖习性了解甚少,已知它们在树洞中筑巢,曾有记录显示蛇类会掠食其巢穴。

区别辨识:与相似的北灰山雀区别在于颈部两侧有宽广的黑色,包围着脸部的白色部分,以及稍宽的黑色胸带。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在非洲东北部,从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南至坦桑尼亚东北部。

其他:曾属于Parus属,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后移至Melaniparus属,与红喉山雀形成超种群,可能还包括北灰山雀阿卡山雀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索马里山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索马里山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