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短趾百灵(英文名:Turkestan Short-toed Lark,学名:Alaudala heinei),是雀形目百灵科短趾百灵属的鸟类。广泛分布在乌克兰、土耳其中部至蒙古中南部和阿富汗南部。曾被认为是小短趾百灵的亚种,统称为‘较小短趾百灵’,但近期研究确认其为独立物种。体型小,羽色淡,喙短而类似雀鸟,通常在开阔地带活动,偏好有灌木、草丛和大量裸露土壤的环境。
外形特征:中亚短趾百灵体长13-14厘米,体重约20-27克。喙短而厚,上体深红褐色,头顶具细密黑纹,背部有较宽暗纹,臀部色浅,少有或无纹。翼长,主翼覆羽暗心,与翼余部分异;尾羽外缘白色,下体白色,胸侧轻染肉桂红,胸部细密暗纹,有时延伸至胁部。喙灰角质,基部暗,下颚底部黄;腿棕色至黄褐色。雌雄相似,幼鸟上体具斑点,翼端更圆,尖端不尖。
鸣叫特征:鸣唱丰富多变,由一系列长句组成,包含多种音调,常模仿其他鸟类的声音。与小短趾百灵相比,其鸣唱句子更长,停顿间隔更长。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地带,有灌木和草丛,裸露地面比例高,偏好石灰岩、黏土、石膏或盐碱土壤,也见于北非的石质地带。选择平均灌木高度50厘米,裸露地面约60%的区域。在土耳其和分布区东南部,常见于类似草原的景观和半沙漠地带,以及干燥平原和盐滩。非繁殖季访客常出现在沙质半沙漠和石质山麓。主要分布于低海拔或中海拔地区,最高可达3000米。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中三月开始,在加那利群岛和以色列;其他地区从四月至七月,主要在五月到六月。可能实行一夫一妻制,部分伴侣在连续窝巢中表现出忠诚,但也记录了额外配偶的亲权。单独筑巢,有时形成松散群体,巢间距100米或更少。雄鸟在大约20-30米的高度进行歌飞行,雌鸟在地面上或小灌木旁建造小型巢穴,内部直径5-6厘米。每窝产卵2-6枚,通常3-4枚,孵化期13-14天,主要由雌鸟负责,偶尔得到雄鸟协助。幼鸟由双亲共同照顾喂养,离巢期9天,有时更长,可达12天,离巢后最多15天即可独立。巢损失率高,可能高达80-90%。
区别辨识:与亚洲短趾百灵极为相似,但体型略小,颜色更深的棕褐色,条纹更多;翅膀稍圆,尾羽白色较少。与小短趾百灵相比,整体色调较暗,条纹更窄。与恒河沙百灵相似,但体型略大,背部条纹更明显,喙更短更厚。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乌克兰和土耳其中部,穿过中亚部分地区,南西伯利亚至南蒙古中部和阿富汗南部。在欧洲高度分散,西班牙估计有23万至26万对,乌克兰有1万至1.7万对,俄罗斯可能超过30万对。土耳其本地常见至非常常见,阿塞拜疆普遍至非常普遍。在以色列和约旦稀缺或局部常见,沙特阿拉伯条件适宜时少量繁殖,可能在卡塔尔局部繁殖。
其他:近期系统发育研究表明,中亚短趾百灵与小短趾百灵、亚洲短趾百灵和恒河沙百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支持它们各自为独立物种的观点。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中亚短趾百灵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中亚短趾百灵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